Page 28 - 理论版04期
P. 2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等不仅是经济的相互交流,也是促进民族交流、文 言沟通障碍,构建多种交流方式,避免出现民族隔阂
化融合的重要经济基础。各民族通过对经济利益的 与矛盾。各民族间应秉承“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
追求,聚合思想,形成共同的信念、认知和情感。改革 交流理念,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
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在市 上,不断加强民族间沟通交流,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场的作用下,既有合作又有分工,这使得各民族间的 构建良性互动的民族关系,搭建各民族沟通的桥梁。
经济交往进一步加深,联系进一步紧密,为形成共通
的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
进入新时代,文化发展仍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文 化中华文化认同的制度保障
化融合仍离不开经济合作,文化认同仍离不开经济
共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形成广泛的以国内大 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论为指导,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局,增强各民族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增强中华文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
化的认同夯实经济基础。 制度。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能够使各族
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和地方建设中来,充分调动各族
二、持续增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搭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推进国家治理
建中华文化认同的沟通桥梁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
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是各民族间畅通无阻的交 以下实践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
往与交流。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 产党的领导,才能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沿着中
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中华民族的发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坚持将依
展历史,正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 法治国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结合。制度的贯
族在交往过程中,不同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彻落实与依法管理紧密相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
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 度,必须与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速发展,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各民族发展程度出 自治法》相结合,依照法律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进行
现了明显差异,各民族间交往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 管理,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保障各族群
应,甚至产生民族隔阂。而民族隔阂,通常就与语言 众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不通紧密相关。
深入分析近年来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
因民族语言问题造成沟通障碍、引发民族矛盾的事件 聚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内核
时有发生。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
分层分类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其重要意义就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于增强各族间的交流互动,主要是减少各民族间语 只有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凝聚共识,增进文化认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