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打造轻装上阵的良好环境
2011年3月,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学员讲授开学第一课,题目是《关键在于落实》。他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对立面,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习近平总书记现场给学员们念了一副对联,讽刺“文山会海”的现象: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多年来,纠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顽瘴痼疾,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当前,基层负担重,材料多、会议多、督查考核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窘境。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红头文件少了,微信群打卡通知却“满天飞”;有的工作刚布置,转头就督查检查,导致基层应接不暇、疲于应对;有的基层干部吐槽,被微信工作群“绑架”,在群里随时可能“被@”。有的基层干部长期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基层环境,产生了倦怠情绪;有的单位热衷“能者多劳”,“鞭打快牛”寒了基层干部的心。
因此,基层减负效果如何,关乎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扼住形式主义这股歪风邪气,为基层打造轻装上阵的良好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明确权责。只有进一步明确权责,才能让基层承担的事务减少,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更好服务百姓。同时,明确权责离不开规范化管理,建立清晰的权责体系和制度导向,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
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当广大基层干部“身上的包袱轻了”“不再困在办公室里了”“有更多精力扎到群众身边”……一定会感到“价值感更实在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