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杂志社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文化自信,2024年11月21日,实践杂志社党群工作部组织各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由党委书记、社长李洪才带队,杂志社一行30多名党员干部走进呼和浩特绥远城历史文化展馆和昭君博物院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北疆大地的历史变迁,探索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

走进绥远城历史文化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屏藩朔漠,融合北疆”这八个大字。“绥远城,坐落于中国北疆的辽阔大地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清朝边疆防线的关键一环。它巍然屹立于内蒙古高原之上,不仅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桥梁,更是边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中心。绥远城的建立,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清朝的北部边疆,使得漠南之地得以安宁,这便是‘屏藩朔漠,融合北疆’展览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旧时绥远城的样貌在每个人心中清晰起来。
绥远城历史文化展馆分为北疆屏藩、驻防交融、文化多元、商贸昌盛、民俗民风、筑梦新城六个单元。展馆内陈列的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示的一份份文献资料和一件件历史遗存物品以及相应历史场景的复原,将每个人的思绪拉回到那段历史长河的记忆中,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岁月,触摸着历史的脉搏,深切体会了绥远城的沧桑巨变。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党刊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北疆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学深悟透,并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北疆大地、认识北疆文化。
踏入昭君博物院,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昭君博物院是以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为基础,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为依托的一座遗址型博物院,也是以昭君出塞佳话及其王昭君墓系列纪念性设施为主体,集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展示和游览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是首个全面展示昭君出塞为代表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专题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依次参观了“昭君出塞展”“匈奴与中原展”“中国古代和亲文化展”等多个展厅,从昭君的生平事迹,到她与匈奴单于的和亲故事,再到汉匈之间民族文化交流,每一个细节都扣人心弦。从博物馆走出沿着中轴线前行,园区里汉白玉的昭君像亭亭玉立,让人不禁想到王昭君为了国家和平与安宁,毅然决然地离开故土,远嫁他乡,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那一刻,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心手相牵,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形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爱国忠诚奉献为核心理念,以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标识的地域文化。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党刊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北疆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讲好内蒙古的历史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担当好党刊人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