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观察

老林场的新转型

2025年07月24日 16:17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夏日的牙克石市牙克石林场,阳光透过白桦林洒下斑驳的日影,绿油油的云杉、樟子松、柠条等树苗舒展枝叶茁壮成长。走进林间,无需刻意忘掉外界的喧嚣,这里的一切自然会让你的心灵归于宁静。

 

牙克石林场风光。(来源:人民网)

 

  始建于1958年的牙克石林场是呼伦贝尔市88个国有林场之一,施业区面积达360万亩,林业经营面积244亩,曾是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大量木材。如今,这座有着67年历史的老林场,正在以生态为底色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底色的“绿色坚守”

 

  1958年建场初期,牙克石林场年均采伐量达363万立方米,铁路专用线将木材运往全国各地支援建设。但过度开发导致森林覆盖率一度降至30%,水土流失、动物绝迹等严重生态问题也接踵而至。

 

  “打我记事起,爷爷口中林子里的故事就伴着我长大。爷爷那辈人砍树,父亲这辈人种树,我们这代人要护好树。”“林三代”石毅抚摸着胸前的“护林员”徽章说。

 

  生态就是资源,护林就是责任。从“砍树”到“护绿”,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业发展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型。牙克石林场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及退耕还林等重大项目,累计造林31万亩,造林保存率高达90%以上,施业区森林覆盖率从35.4%升至37.6%,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牙克石林场的樟子松林。王丹/摄

 

  在5号防火瞭望塔,值守员正在通过热成像仪严密监控着林场17个沟系的26个网格实时动态。牙克石林场副场长姜磊说:“我们建有14个管护站、5座防火瞭望塔,将17个沟系划分为26个网格,构建起‘网格化+常态化’管护体系。2012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80%,林政案件减少90%。”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见证着牙克石林场的深刻变迁。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和林业人的悉心抚育,莽莽林海迸发出蓬勃的绿色生机,全力为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林下经济成“绿色银行”

 

  在林场的生态采摘园内,一簇簇珍稀的金木耳、白木耳、赤松茸散发着诱人的菌香,水果大棚里一串串葡萄长势喜人。技术员边调整滴灌管道边介绍说:“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能精准控制每株瓜苗的养分,比传统灌溉节水40%。”

 

  2018年起,林场的林下经济多点开花,形成了果蔬种植、菌类培育、特色养殖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构建起集采摘、体验、观赏于一体的农旅生态圈。

 

牙克石林场木耳品种展示。王丹/摄

 

  林场建成16座木耳培育大棚、8座水果种植温室、3座赤松茸培育棚室内,将150亩荒地改造成农旅综合体,形成“食用菌种植—瓜果采摘—科普教育”三驾马车:年产干木耳7700斤,赤松茸种植棚填补了区域空白,种植水果达到了24个品种,特色种植已成规模。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林场还成功打造了自有品牌“牙林场林小鲜”,以“林澜美韵、森逸佳品”为核心价值,显著提升了林下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林场的特色养殖区,鸵鸟、白鹇、野鸡悠闲散步,野鸡、野兔时不时穿梭于林间,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女士对记者说:“孩子们太喜欢这里了,能和这些动物近距离接触,给了他们城市里找不到的乐趣。”

 

牙克石林场特色养殖园里的鸵鸟。王丹/摄

 

  姜磊指着林场第三产业园区介绍说:“2024年,林场生态产业园产值达107万元,带动24名职工就业。林场职工年均收入较停伐前增长40%,森林碳汇价值达2.3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进。”

 

  林旅融合的“绿色样本”

 

  在林场的森林康养步道上,退休教师李淑芬正在体验负氧离子检测仪:“这里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1.2万个,比市区高10倍。”

 

  林场利用现有森林水系资源,积极推动森林康养、四季旅游与生态产业基地等项目的深度融合,开发出草地露营、亲水乐园等12个旅游项目,打造出了集“生产—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景观,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每年吸引2-3万多名游客慕名前来。

 

游客在牙克石林场亲水乐园游览。王丹/摄

 

  林场还根据花期不同,新栽种了10万株不同品种的花卉,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游客或漫步花间小道,或驻足拍照留念,尽情享受烂漫的田园风光。以花为媒,带动了周边农户的民宿、农家乐生意和农产品销售的火爆,浪漫花海带来的“美丽经济”效应,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当地人的“钱袋子”。

 

  2024年,林场获批自治区保障性苗圃,种植的950万株樟子松、云杉、柠条等苗木,不仅用于生态修复,还成为旅游景观。“我们正在开发林下经济APP,游客可在线预订采摘、认养树木。”姜磊展示着手机里的开发界面说。

 

牙克石林场苗圃。王丹/摄

 

  站在林场观景台放眼望去,林木苍翠、花海摇曳、水光潋滟,油画般的景色美不胜收。牙克石林场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中国最美林场”“全国十佳林场”等荣誉,其转型经验正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推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曾经以伐木为生的牙克石林场,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深耕林下经济、发展康养旅游等方式,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篇章。

 

  (实践全媒体记者 王丹)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