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芒来嘎查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旗府阿拉坦额莫勒镇西南25公里处,北依克鲁伦河,南临蒙古国边境,是典型的以传统牧业为主的边境嘎查,现有118户356人,草场总面积60.27万亩。近年来,芒来嘎查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探索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推动牧区生态保护、生产经营、生活方式“三生”协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芒来模式”,在全区牧区现代化进程中吹响先锋哨,并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嘎查党支部先后获评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自治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嘎查曾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嘎查”。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广袤腹地,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短短六年间,这座曾经因过度放牧而陷入生态与发展困境的传统牧区,成功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华丽转型,成为牧区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典范。
这一转变,不仅源于远近闻名的“芒来模式”,更得益于嘎查党支部始终如一的引领与担当。他们将党建的根系深植于牧区土壤,以实干为笔,为乡村振兴添彩,为民族团结聚力,在民生服务的细微处传递温度,赋予“芒来”更加深厚、更富温情的时代内涵。
一种模式,抱团走出致富路
草原是牧民的命根子,草原生态是反映牧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晴雨表。可曾经的芒来嘎查,因过度放牧导致牧草低矮、牛羊瘦弱,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的矛盾像块“硬疙瘩”压得人喘不过气。
转机出现在2019年。借着自治区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政策东风,芒来嘎查党支部牵头成立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引导牧户以“草场+牲畜”作价入股,整合分散草场,拆除碎片化网围栏,创新推行“以草定畜、四季轮牧”的科学化经营模式。
可想法刚提出,质疑声就来了——牧民们已经习惯了“单打独斗”,谁也不敢轻易尝试新路子。在这关键时刻,党员们站了出来。他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给牧民算经济账、生态账,更是连续召开三次牧民大会,不断分享成功案例、明确发展目标、描绘未来蓝图,一步步打消大家的疑虑,动员牧民们加入合作社。
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筛选淘汰母羊。(来源: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
“合作社在推广初期也曾面临诸多质疑,是党员们率先垂范、带头加入,真正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新巴尔虎右旗委组织部副部长邰策力格尔回忆道。
如今,入社牧民已超半数,连片的草场绿意渐浓,规模化养殖的牛羊也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合作社年均收入超450万元,社员最高分红49万元,产业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装进了牧民口袋。“芒来模式”更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被誉为“草原地区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先锋”,为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展现出党建引领牧区振兴的蓬勃活力。
从破解生态与发展的矛盾,到带领牧民走上共富路,芒来嘎查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方向、党群同心,草原上的“硬疙瘩”终能变成“幸福果”。
一段情牵,映出民族共融景
在芒来嘎查,59岁的张如峰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张四”。这位祖籍河北、生长在草原的汉子,用半生时光完成了一场从传统手工艺人到现代牧民的身份转变,也成为当地多民族共生共荣、互助发展的生动缩影。
张如峰在自家草场。
18岁起,张如峰便跟着父亲学习皮匠手艺,常年为牧民提供熟皮服务。然而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制品的普及,手工皮具市场需求锐减,刚满三十的他面临着转行困境。“我生长在草原,为什么不能当牧民?”抱着这个念头,他鼓起勇气向嘎查“两委”提出了申请。
这一诉求迅速得到嘎查“两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将他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很快通过民主程序顺利落实草场承包经营事宜,为他扎根草原、安心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党支部的持续跟进与协助下,张如峰于2009年正式成为芒来嘎查的一员,又从集体草场分到5000亩承包地。如今,他家有200多头牛和300多只羊,生产规模在当地已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支部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张如峰能够顺利融入牧民中,离不开多年来他与各族群众的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说。
“独行快,众行远”。在芒来嘎查,一个个温暖的互助故事,汇聚成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共同前进的动人画卷。
一心为民,细微之处显担当
2023年春节前夕,一份特殊的“政策红利清单”被送到嘎查牧民手中。清单清晰列出2011年至2023年间每家每户享受的各项国家政策性补贴,其中牧民照那斯图家累计享受补贴则高达120万元。从草场生态保护补助到边境居民生活补助,每一笔钱都见证着党和国家惠民惠农政策如何在草原深处落叶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牧民厘清‘幸福账’,让他们知晓恩从何来、恩向谁报”,米吉格道尔吉语气坚定地说,“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让每一位牧民知党恩、感党情,才能坚定不移跟党走。”
在嘎查党支部看来,唯有厘清“惠泽之源”,才能让党和国家的关怀真正走进牧民心里。而这份阳光雨露般的温暖,同样体现在一件件关乎民生的细处实处:
看到牧民们理财意识薄弱,常陷入“到手就花、花完就贷”的困境,“两委”成员主动担任“金融顾问”,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通过低息贷款置换高息债务,切实为群众卸下“高利贷包袱”;在接羔保育、秋季出栏、冬季抗灾等关键时节,总是能看到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劳作的身影;连续十年,嘎查为全体牧民统一代缴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100%,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有组织、兜底有保障”……
牧民萨仁高娃的转变,更是暖到了人心深处。她热爱刺绣、会做蒙古袍,却苦无门路得到专业培训。嘎查妇联主席得知后,第一时间帮她对接旗里的刺绣培训专班,帮她提升技艺。如今,萨仁高娃不仅能独立承接订单,还在嘎查办起了小型培训班,教其他牧民学习刺绣技艺。
“现在每月靠刺绣就能多挣3000多块,不用离开家就能有收入,是支部帮我圆了梦!”萨仁高娃的话里满是感激。
嘎查为牧民发放饲草料。(来源: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芒来嘎查,“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党支部每一名党员日复一日的坚守与行动。他们用真诚付出把党的关怀送到实处,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成为牧民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
从生态困境到共富样板,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各民族守望相助到民生福祉落地生根,芒来嘎查的故事,远不止于“芒来模式”,是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与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嘎查党支部始终是牧民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党员永远是冲在前的“带头人”。
评论区
这几年,我们支部的主题活动不仅数量增多了,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充满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凝聚了信心和力量。每次一看到活动通知,我就想方设法过去参加。
——芒来嘎查党员巴日哈
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嘎查党支部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当初是他们协助我在这里安家落户,之后又持续帮助我发展畜牧业、增产增收。最让我难忘的是,几年前有一次大雪封路,我回家的路完全被阻断,在外面困了三十多个小时。向嘎查反映后,他们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紧急除雪开道,想尽办法让我平安回到了家。
——芒来嘎查牧民张如峰
嘎查党支部是最了解牧民的,永远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我们的需求,不管是春天接羔缺人,还是冬天储草困难,只要我们开口,总有党员第一时间赶来。
——芒来嘎查牧民萨仁高娃
(实践全媒体记者 脑根塔拉 伊日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