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终岁末,流行语盘点成为网友的一份期待。
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有人说,十大流行语犹如一份语言档案,记录了群众的心声,留下了社会变迁的印记,也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从这些水灵灵的流行语里,我们能近距离洞见中国的年度表情,读懂热辣滚烫的中国故事。
02
流行语:体现时代发展的“晴雨表”。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说:“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今年流行语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十分鲜明。”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等词汇不仅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更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标,因此值得保留在2024年的记忆中。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华为擎云技术能力受到多方关注。
透过“数智化”一词,我们看见技术的迭代更新不断拓展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疆域;在“未来产业”中,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从“智能向善”中,我们看到人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携手奋斗……
身处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为流行语提供了生长土壤。
读懂和把握流行语的脉搏,我们更能凝聚起这样的共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03
流行语:记录生活变迁的“风向标”。
2024年,“city不city”火遍中国,成为超级流行语。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city”本义是城市,也可指城市化的,而“city不city”衍生出时髦、洋气、现代化以及“刺激、开心的感觉”。中国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在中国发出“好city啊”的感叹。
2024年7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city不city”流行话题时表示,中方将不断优化人员往来便利措施,让外国朋友们在中国旅行更方便、更舒适。“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十大流行语中,“银发力量”和“小孩哥/小孩姐”携手亮相。
“银发力量”指老年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小孩哥/小孩姐”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过人才能的孩子。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涌现一批“小孩哥/小孩姐”,年纪虽小却拥有非凡才能和心理素质,未来可期。
巴黎奥运会上的11岁中国选手郑好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参与到志愿服务、文化教育等活动中来,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银发力量”;社会越来越注重孩子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获得更多机会发挥潜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肯定。
这个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让更多人拥有了追梦的空间、成长的纵深。
从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到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再到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我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图景,正是每个人都能“心情愉悦、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好日子。
04
流行语:承载个人情绪的“显微镜”。
班味和松弛感,这俩词读来有一种天然的相生相克既视感。
“班味”是上班工作后,由于任务繁重等原因,人们表现出的疲惫、憔悴、不修边幅等状态,而“班味”的解药则是“松弛感”。
在这个奔跑的时代,班味在所难免,但如何在拼、在卷、在辛苦跋涉的缝隙中,给自己找到几分独属的松弛感,也是一门学问。
“水灵灵地×××”出自一位韩国女歌手在展示照片拼贴画时说的话:“我就这么水灵灵地在中间,周围都是可怕的姐姐们。”
网友们纷纷效仿造句,将“水灵灵地”与各类词语搭配,形容某种行为生动、鲜活或值得称道、引人关注。其使用语境逐渐扩大,可用于强调、突出,如“咱们一起水灵灵地出发吧”,也可用于调侃、自嘲,如“他(我)就这么水灵灵地被开除了”。
源于游戏的“硬控”一词,在2024年变成了拥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正面表达。
年度流行语,一头连着大时代的风云激荡,一头连着普通人的喜乐哀愁。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语言是生活的化身。”一个时代中,与人们最贴近的,无疑就是生活本身。
那些闪耀着机锋的、别致有趣的“新说法”,往往代表了人们彼时彼景的共同感受或心声,由这些热词串接起的时代叙事,琐碎、热闹而余味悠长。
05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吟唱周代君子淑女对美好爱情的孜孜以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寄寓游子心底思慕故乡的款款深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渴望幸福平安的内心愿望……这些曾经的“流行语”,穿过了历史云烟,至今还被后人时时引用,沉淀为民族的情感密码。
自从网络诞生,语言表达愈发丰富多彩,过去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在是“一年有一年之文学”。
流行语不断更新迭代,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懂年度流行语,能更好地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