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2月2日,网友@今晚早早睡在抖音上晒出了一份来自家乡的礼物。这份礼物中,居然有一只“nia麦麦”!网友@今晚早早睡,是在江苏上学的呼和浩特籍学子,因为想念家乡,他给自媒体@呼市观察发了信息,没想到就收到了这份礼物。他的视频一经发布,就涌来2000多条留言,网友一边@自家文旅,一边流下羡慕的泪水。要知道,“nia麦麦”可是内蒙古的文创“新星”,纯手工缝制,常常是“一麦难求”。最近,越来越多在外求学的内蒙古学子收到了这份来自家乡的礼物,倍感温暖。
02
为什么“nia麦麦”暖人心,这要从它的诞生说起。“nia麦麦”,一个以呼和浩特特色美食——羊肉烧麦为原型的毛绒玩具。2024年7月,正在寻找“nia麦麦”文创制作工厂的@呼市观察收到了一条私信。发私信的,是“爱立方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由31名残障人士组成的工厂。这个中心,创办于2023年,创始人付俊英和王悦,两人都是残障人士。当时,两人共同投资50万元,租场地、买设备,想带领大家卖玻璃水,来解决温饱问题。想法虽好,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找企业合作,对方担心“有个磕磕碰碰怎么办”,以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为由拒绝;自己跑销路,去广场、公园售卖,但零零散散半年才卖出300瓶,连包装成本都收不回。产品卖不出去,4万瓶玻璃水放在库房里“吃灰”;开销不间断,吃住、房租、水电处处都要钱,债务缠身的付俊英和王悦,实在是被难住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呼市观察决定把“nia麦麦”的代工订单交给他们。谁也没想到,“nia麦麦”一上线,就火爆了。
03
有人说,“nia麦麦”火得莫名其妙,火得猝不及防。其实,这种火,火得顺其自然,火得正当其时。这种火,背后有“高人”:自强不息的残障人士。谈起经营困难时,为什么不选择放弃,负责人付俊英说:“要是没有这份责任的话,解散就行了,这一个责任就把我难住了。”这份责任,是自己淋过雨,也要为别人撑把伞;这份责任,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养活自己,非常骄傲。”工友王元说。“我们也不能闲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工友李果说。“nia麦麦”的诞生,是31位具备生产制作能力的工友,接力缝制、打孔、粘贴等2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完成。这一针一线,都是他们心中有光、自立自强、热爱生活的见证。担当有为的年轻一代。“nia麦麦”的设计师,是“00后”李欣怡,她怀着为家乡打造IP形象的想法,设计出了“nia麦麦”的形象。朱宵漫,呼市观爱公益品牌联合发起人,他们带领团队,实现了“nia麦麦”从图纸到玩偶的“落地”。谈及“nia麦麦”,朱宵漫说:“我们想以更加年轻化的方式宣传家乡,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可以了解呼和浩特、爱上呼和浩特。了解到付阿姨(付俊英)他们的经历后,就想着把制作交给他们来做,这样也能让残障人士有一份收入。”年轻人是有冲劲的,年轻人的感知也是敏锐的。“nia麦麦”上线不到2小时,首批100套就被抢购一空。备受欢迎的“nia麦麦”,正在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呼和浩特城市IP。
团结友爱的内蒙古人。随着“nia麦麦”文创的爆火,通过各路媒体的报道,“爱立方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奔腾融媒,主动联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两级残联。在两级残联积极协调下:政策上门,每位残障人士有机会申请到每年6000元的补贴;消防等部门,帮助工厂排除安全隐患;电工,帮他们改造100多米电缆……“nia麦麦”的爆火,也带动了他们厂玻璃水的销售。爱心人士王广伟,第一时间购买2万元玻璃水,做弱电生意的王广伟,自己其实用不上玻璃水,买来只为送人;自媒体博主@爱车的大杨,订购1万元玻璃水;奔腾融媒牵头组织玻璃水义卖活动,有特意赶来的出差人、有拿着零花钱的小朋友……你1瓶我1瓶,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一周时间,原本滞销的约10万元玻璃水就全部售罄。媒体给力、部门助力、群众合力,形成一场环环相扣、相互奔赴的大爱接力,汇聚了满满的城市正能量,这样心手相连的身影、这样无私帮扶的善举,就是内蒙古最美的风景!要说“nia麦麦”背后有高人,这高人,就是“nia”有干劲、有担当、有大爱的这些人。“nia”是啥意思,你猜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