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放”与“管”,是个老话题,也是个重大的改革命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把握好“放”与“管”的辩证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做到收放自如、进退裕如,需要智慧,需要技巧,需要高超的治理能力。
02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握好“放”与“管”的辩证关系
——“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
——“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
——“一谈‘放’,就要把后面的‘管’和‘服’备好。”
……
放,不是放任不管;管,也不是大包大揽。
“放得活”,强调放的目的——激发全社会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管得住”,强调管的能力——政府要依靠法治力量,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确保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放得活”才有春色满园,“管得住”才能土沃林丰。
过去一些时候,的确存在“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
拿地摊经济来说吧,放开了,脏乱差、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来;管起来,又容易层层加码,一不小心地摊就管没了。
说到底,还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是要找准“放”与“管”的黄金结合点,一“放”一“管”、张弛有度。
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活力满满而又秩序井然的辩证法。
03
“放”,要放出活力
放,是放权力、放前置、放门槛。意味着政府要把不该管的事情放给市场、放给基层、放给社会,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
去年3月24日起,“无证明城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全面推行,当地直接取消69项证明材料,群众带个身份证、刷一次脸,就能把事儿办了,无实际意义的证明不开,确需证明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个体经营者魏东鹏从网上提交材料后,仅几分钟,便拿到餐饮店营业执照,实现了“提交即办理”和“准入即准营”。
何止是鄂尔多斯。近年来,内蒙古各地从“一网通办”到“最多跑一次”,从“证照分离”到“高效办成一件事”,大量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行政乱象被破除,羁绊群众办事创业的隐形篱笆被拆掉。
今年,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内蒙古大数据中心与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量身订制的“个体蒙信贷”金融产品,采取靠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线上办的方式,使200余万个体户靠信用就能贷款。
改革深入到毛细血管,意味着更多获得感和改革红利。
截至2024年11月底,内蒙古企业实有量发展至70.1万户,同比增长7.04%。
04
“管”,要管出效益
管,是管宏观、管环境、管服务。意味着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重要工作上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内蒙古开展专项立法。
出台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出台五大任务促进条例,出台“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出台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出台新能源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用最长远的治本之策,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管不管得好,主要靠“有形之手”。
近年来,内蒙古坚决打出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的“组合拳”,高标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用“有形之手”写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答卷。
2024年以来,内蒙古实施诚信建设工程,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13个服务套餐。截至目前,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已累计产生办件455万件(次)。
把该管的管起来管到位,就是要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依靠法治力量,完善制度建设,把“管”字落在发展上、融入全周期、覆盖全链条。
05
坚志而勇为,载道以日新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还面临着新旧动能接续乏力、开放能级不强等突出问题。破除这些难题,必须充分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把握“放”与“管”的辩证法,让“两只手”和谐律动,方能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