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识见评论

读读包头这座城

2025年04月22日 09:39 来源:“识见”微信公众号 作者:

  01
  
  你来过包头吗,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抖音网友@记忆徽章说:“包头的路很宽,天很蓝,包容性很强,我爱这座城市。”
  
  微博网友@大木说:“每次来到这里都被治愈,历史文化深厚,生活节奏舒服。”
  
  这两条评论,点赞率、回复率都很高,得到了网友们的共情和认同。
  
  包头,蒙古语“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以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绿色硅都闻名于世。
    
  几千年的包罗万象,练就了包头“金戈铁马”的钢铁意志、“绿色转型”的生态智慧、“多元融合”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读读包头这座城。
    
图片来源:“文明包头”微信公众号  

  02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就发现了40多处人类生产生活遗址,这里的阿善遗址,被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称之为“包头塬”。
    
  包头地区行政建置始于战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筑长城,移民屯垦,建九原城(今包头麻池古城)。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秦统一六国后,九原城改名为九原郡,修筑的秦直道从陕西咸阳直抵这里,堪称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汉武帝执政后,包头的军事地位得到重视,九原郡改名为五原郡,内地移民屯垦,人口迅速增加,民族融合日渐加强。昭君出塞就在今包头九原区召湾村留下了珍贵“礼物”——“单于天降”“单于和亲”瓦当。
    
  公元四世纪末,北魏建立,阴山之北设六镇,其中,怀朔、武川两镇人杰地灵,枭雄人物——高欢、侯景两位皇帝皆出于此。武川镇故城为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古城。
    
  隋唐时期,回鹘的“参天可汗道”自漠北经包头南下至长安,成为唐朝重要的北部贸易商道。
    
  明王朝建立后,阿拉坦汗以“隆庆和议”为契机,实行通贡互市。包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东迁至大板升城(今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  

  

  清朝时期,1696年,康熙皇帝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后,内地移民大量涌入;1737年,包头村形成;1809年,包头村改置包头镇;1873年,包头城建成。
    
  1926年,包头升格为县;1937年,包头改为特别市;1950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纵看包头历史,中原王朝在此筑城设治,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共生交融,赋予了包头这座城市无比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气质。
    
图片来源:包头广播电视台  

  

  03
    
  包头城市的兴起与我国人口迁徙——“走西口”密不可分。
    
  当时,晋、陕、冀等地老百姓因“汗牛痛仆”而背井离乡,经过长城的杀虎口(多数人认为)往草原,多数落脚至包头。
    
  人口的迁移,为包头打开了向外开放大通道。  

  

  “走西口”的300余年里,包头培育了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其中,以山西祁县乔贵发创办的“复盛公”为代表,实现了货通天下的经营格局,曾名震西北。
    
  这些商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包头变身为经济重镇,“口里”“口外”的融合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包头。
    
  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头剪纸(刻纸),是“走西口”时晋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剪纸风格。  

  

 
图片来源:“包头文旅在线”微信公众号
    
  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经典剧目《走西口》被称为“蒙汉合璧戏苑奇葩”。2022年,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被国家文化与旅游部确定为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
    
  近年来,包头又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包头金街(“复盛公”的创业地)、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和南海子湿地……已成为游客来到包头的必打卡地。
    
  04
    
  百年包头看乔家,近代包头看包钢。
    
  作为“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的包头钢铁公司于1954年5月1日正式成立。  
 
  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同时推出《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专题报道。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支援包钢”的口号传遍了祖国大地,掀起了支援包钢的热潮。
    
  来自五湖四海的10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在这里会师;平均每天10多个车皮,来自22个省55个市727个企业的建设物资,向这里运送;中央和各省市的鼎力支持、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在这里集聚……
    
图片来源:“包头市文联”微信公众号
    
  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一号高炉提前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开创了我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从“一炉钢”到“百种钢”,70多年间,包钢始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开创了我国生产每米60公斤钢轨和每米75公斤钢轨的先河;为全球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提供了三分之二的钢轨;开发的稀土高铁钢轨,支撑起京沪高铁时速468公里的“中国速度”;稀土产品,广泛应用在“神舟”飞船、探月工程、“中国天眼”FAST、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工程……
    
  包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先后5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05
    
  从发现稀土到“世界稀土之都”,从草原钢城、工业长子到宜居宜业、美好之城,从昔日的万商云集、驼铃阵阵到如今的全国GDP百强城市“增长冠军”,包头这座城市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手中王牌越打越多:
    
  稀土、晶硅光伏、陆上风电装备,三大旗帜型产业集群起势正猛;
    
  铝产业、储能产业、铜基产业、现代氟材料产业……新风口抓得及时;
    
  “3+5+N”重点产业集群的构建,既夯实了包头的底气,又谋划出包头的未来。  

  

  今天,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30多项城市荣誉诠释着包头市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之路。
    
  今天的包头,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21个公园广场和“半城楼房半城树”的美景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也填满了包头人闲暇时的幸福时光。
    
  时间无声,史册留痕。
    
  从千年之前走来,步入火红年代,又踏上追“光”逐梦的新赛道,这样一个包容、团结、拼搏、奋进的包头,你爱了吗?
责任编辑:郭晓旭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