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些工作定下来直接干就行,却非要搞个专班拉起人马,甚至把关系不大的单位和人员也拽上,让大家‘没苦硬吃’。”
最近一段时间,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在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网上引发高度关注和热议。
关于专班问题,这已经不是孙绍骋书记第一次提了。2024年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上,孙绍骋书记就指出:“现在全区上下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通病’,就是一说某项工作重要,喜欢就成立专班、摆开架势,讲足排场后再慢慢悠悠展开。”
时隔一年,再次毫不避讳地指出专班问题,有深意。
那么,异化泛化的专班是个什么“病”?该怎么治?
图片来源:央视网
02
什么是专班?就是为了推进、完成某项工作,召集涉事部门、单位的相关人员组建的工作班子。简单来说,成立工作专班,就是把专门的人集中到一起,做专门的事情。
在应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或阶段性工作时,专班往往能够发挥集思广益、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效果。成立专班,确实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为了表明重视,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成立专班,有数量没质量,有人员没干将,有形式没行动,这样的专班没有必要存在;如果专班设立时轰轰烈烈,协调工作、解决问题时悄无声息,重设立、轻运行,重形式、轻效果,这样的专班起不到多大作用;再者,如果专班设置过多过滥、职能重叠,还有可能削弱现有职能部门的作用,容易出现责权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
03
实际上,工作的推进没有固定模式。如果将专班视为“必备良药”,无论什么工作都要“专班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依靠专班去解决,往往会陷入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求表面、不顾实质,只图面子、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之中。
形式主义害死人、累死人。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是传染,一个是传导,再一个就是“被逼迫”。
所谓传染,就是传播沾染,形式主义之风如果杜绝不了,总会有人去模仿、去“学习”、去“借鉴”,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
所谓传导,就是上行下效,下面的问题很多都是从上面传导下来的。
所谓“被逼迫”,就是层层加码,搞一大堆台账,频繁检查调度,弄得基层干部每天疲于应付,没心思、没精力给老百姓服务。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本就人少事多,任务繁重。各种专班下达的任务、提出的要求,最终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无形中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甚至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苦不堪言,最终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更让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违背了为基层减负的初衷。
图片来源:央视网
04
解决“通病”,要有“通方”。“识见”认为:
亮出一种鲜明态度。那就是既要对该不该成立专班有鲜明的态度,又要对整治异化泛化的专班有鲜明的态度。其实很多事没有必要成立专班,按正常机制办就行了,不要动不动就搞个班套拉人马,甚至把没有多少关系的单位和人员也拽上,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上级“制造”的不必要负担、下级“自造”的额外负担,很大程度就源于此。整治异化泛化的专班,势在必行。
树立一种工作导向。那就是不管在整治专班问题上,还是在落实其他工作上,都要实事求是,以工作成效为标准,以实实在在业绩接受检验、评判工作。结果是最美的过程。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突出结果导向,把精力用在干实事上,不搞那些油光水滑、作秀留痕的花架子,交卷、报账既要说怎么干的,更要说达到什么效果。有结果才是最好的过程;没有结果的过程,再精彩,也只能开出中看不中用的“谎花”。
明确一种解决路径。那就是该成立的专班要成立,不该成立的专班坚决不成立。自治区一级事情比较多、部门也多,有些工作确需成立议事协调机构;盟市、旗县一级,按照正常的机制和分工,该怎么干就怎么干,该谁干就谁干,最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05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坚决遏制异化泛化的专班,本就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题中之义。
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效整治异化泛化的专班,正当其时。
如何让专班减量瘦身、提质增效,值得认真思考、研究解决。
这个“通病”,得治,还得好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