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识见评论

这场盛会,“燃”在哪

2025年08月25日 10:23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01
  
  “北疆的风轻轻吹,各族儿女心相随,玉龙故里展风采,运动激情在飞扬……”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备受瞩目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赤峰圆满落幕。
  
  赤峰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内,民族大联欢的盛景仍历历在目:80米长的飞龙在夜空盘旋,3D高清投影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光影交织成梦幻舞台;火炬手策马弯弓,一支燃烧的青铜箭划破夜空点燃主火炬,现场近3万观众沸腾——“蒙古马的豪迈与射箭的灵动,竟能这样完美融合!”
  
  回顾11天的赛程,全区各族健儿在竞技中拼搏、在展演中走近、在欢笑中相知,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这场盛会,“燃”在哪儿?
  
  02
  
  每一次心手相牵,都融入了民族团结的交响。
  
  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1985年开办以来,便是全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赛事,为各族同胞展示风采、心手相牵提供了重要平台。
  

 

  本届盛会,2600余名运动员从12个盟市奔赴而来,年龄跨度从9岁到77岁,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老少同欢。
  
  赛场上,他们是对手更是朋友。9岁的金子航首次参赛,面对年长十几岁的武术对手毫不怯场,一招一式尽显少年锐气;年过花甲的蒙古象棋选手包铁骥带着30年赛场经验而来,笑称“输赢不重要,和各民族朋友切磋才最开心”……
  
  赛场外,民族大联欢巡游点燃了流动的文化盛宴,陕北腰鼓的铿锵、朝鲜项帽长鼓的轻快、蒙古族安代舞的奔放,3000名演员用热情洋溢的表演、多彩的民族文化,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参与者在竞技与展演中相识相知,用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让盛会成为情感交融的纽带。
  
  03
  
  每一项竞技项目,都蕴藏着千年传承的密码。
  
  作为设置项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内容形式最丰富的一届赛事,本届运动会的18个竞赛项目95个小项里,藏着各民族的历史密码,很多项目你可能都是头一回听说。
  
  “布鲁”不是玩具,而是一种民族传统投掷器具,是游牧民族流传1300多年的狩猎工具和防御武器,如今成了赛场上考验选手精准度的竞技项目;
  
  押加比赛堪称“硬核拔河”,两人背对背将绳子套在身上,像大象般奋力前爬,较量的是腿腰肩颈的力气和默契;
  
  荡秋千我们耳熟能详,但你见过站在秋千上的比赛吗?十几米高的秋千上,选手奋力荡到最高点,触铃者胜,这项2006年就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技艺,考验的是勇气与平衡感;
  
  首次亮相的沙嘎比赛“圈粉无数”,一颗不起眼的羊膝盖骨能够玩出200多种花样,其中藏着许多人的快乐记忆……
    
  这些从千百年前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中走来的竞技项目,成了“文化活化石”,正借着盛会的东风,从祖国北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04
  
  每一滴汗水,都诠释着拼搏奋进的力量。

 

  “奋进”,是本届运动会会徽的名字,更是每个运动员身上绕不开的精神内核。
  
  社交媒体上,马背上的孟根陶丽火了。疾驰的骏马上,她俯身贴近马腹,精准拾起地上的哈达,起身、再俯身,20根哈达在她手中扔起,现场掌声雷动。
  
  有人曾问,在马背上做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不怕掉下去吗?这个姑娘笑得爽朗:“掉下去过,站起来就行了。”对于孟根陶丽来说,这个项目的魅力就在于俯下身子、手指触碰到哈达的瞬间,看似惊险却让她痴迷。这份执着,正是马背上的体育精神。
  
  这样的瞬间在赛场随处可见:驼球场上,骑手们弓背挥杆,传球拦截行云流水;赛马场里,骏马与骑手默契配合,风驰电掣间掀起阵阵欢呼;搏克场上,选手们身着传统服饰,在力量对决中展现各族儿女的豪情……
  
  “奋进”是运动员的精神底色,他们用汗水与坚持诠释体育精神,让“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赛场绽放光芒。
  

   05

  
  “燃”起来的不止是赛场。
  
  运动会期间,赤峰各旗县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民族大联欢嘉年华、文物古籍展、赤峰“好物”展销会等同步开启,观赛之余,游客们能一站式体验北疆文化。
  
  即便暴雨让表演延期,人们热情丝毫不减。红山前的夜市上,民族服饰、农特产品成了抢手货,烤羊腿、奶豆腐的香气飘满街巷,“观赛+逛吃”成了最潮流的打开方式。

  

7月29日,游客们在内蒙古赤峰市“文旅体农商融合大集”上品尝美食。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数据显示,本届运动会吸引超10万人观赛,仅巴林右旗赛区4天就迎来3万多名游客,直接拉动消费近千万元。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商业添彩,这场民族体育盛会不仅带来了流量,更让“文旅体农商”拧成一股绳,为暑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说到底,它“燃起来”的,是各族同胞手拉手的温暖,是运动员不屈不挠的韧劲,更是文旅市场热气腾腾的活力。 
责任编辑:郭晓旭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