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识见评论

暴雨东移,我们何以应对

2025年08月25日 10:31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内蒙古暴雨正逐步向东部转移。
  
  据“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号7月27日信息发布,今天,内蒙古西中部大部天气放晴,气温急速反弹,西部高温开始扩展蔓延。另外,明日,新一轮降水登场,中部偏东北、东北部和东南部偏南地区将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
    
  这场降水东移,引发我们对防汛救灾的思考,也考验着全区应对新一轮强降雨的能力。
   
图片来源:草原云
  
  01
  
  雨停,也是硬仗的开始。
  
  中西部地区,积水正逐步消退。“天晴了更让人揪心,房子裂了、草场毁了,雨停才是真正要发力的时候!”“外面水退了,家里积水还没抽完,后续问题刚显露出苗头。” 网友的留言,道出了雨后救援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看组数据:
  
  7月23日至26日,11个盟市遭强降雨,9个旗县32个站点累计降水超250毫米,82个站点破历史极值。截至26日,全区48.7万人受灾,43万公顷农作物被淹。
  
  截至25日7时,乌兰察布2763人受灾,转移安置623人,紧急避险20人;74间房屋受损,2万多亩农作物受灾;15处道路路基、15处过水路面地基受损,1座桥梁、44处路面冲毁。
  
  截至26日,巴彦淖尔投2.6万余台机械排涝,转移4841人、2.1万头(只)牲畜,91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81个受灾严重的嘎查村。
  
  ……
  
  各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但是,随着积水退去,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救援的 “后半程” 绝非简单收尾。
  
  呼和浩特回民区为恢复市容,2000多名保洁员挥锹开铲,“人工铲+机械运+水枪冲”清淤,淤泥混着草屑、碎石,每一锨都透着“雨歇即战”的劲。
  
图片来源:“魅力回民区”微信公众号
  
  同样是回民区,7月25日,中铁诺德龙湾小区积水漫至小腿,40多户居民家中反涌着带纸巾、树枝的黑水,物业称“很忙”“确定不了主管在哪”;26日至27日,媒体多次拨打开发商电话均未接通。
    
  这不是个例。“雨停后手机没歇过,全是问补偿和修路的,一堆难题刚摊开。”某村干部的话,说出了当前困境。
    
  救援工作,从来不是雨停就结束。
    
  一个地方的抗灾能力,既看应急快不快,也看排水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还有后续的治理修复能力。
  
  守护家园,不仅要在降雨来临时全力以赴,更要在雨停后持续发力。
  
  02
   
  时差,也隐藏着防汛救灾的先机。
    
  当中西部地区全力开展清淤工作时,东移的雨带已为东部地区敲响防汛警钟,也预留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据气象预报,7月28日08时至31日08时,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赤峰南部、通辽南部、兴安盟西部和北部、呼伦贝尔大部有中到大雨,呼伦贝尔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有暴雨。
    
  暴雨冲刷的不仅是道路与房屋,更会暴露治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考验的不仅是应急响应的速度,更检验着系统思维的成熟度。
    
  对内蒙古而言,真正的防汛成效,不在于降雨停止的那一刻,而在于下次暴雨来临时,那些不再出现的积水点、不再重演的险情。
    
  通辽奈曼旗,在西辽河拦河枢纽段,提前清理河道内阻碍行洪的淤积物,对55公里堤防逐一排查是否存在鼠洞、雨淋沟,严防决堤风险。
    
工作人员加紧清理阻碍行洪的杂物与淤积物。图片来源:“活力奈曼”微信公众号
  
  赤峰翁牛特旗,在重点流域沿线布设98处雨量及水位监测站点,建成48处自动预警广播站、42处人工预警站,在重点险工险段安排10名报汛员实时监测,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这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手段压缩响应时间,让预警跑在暴雨前面。
  
  事实上,每一项扎实的准备,都是抵御暴雨的坚实屏障。
  
  03
  
  防汛救灾,更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
  
  连日来,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考验,我们有几点深切体会。
  
  ——既要未雨绸缪,更要雷厉风行。呼和浩特市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拥有 “山、草、城、水” 协同治理的经验,但在历史极值暴雨中仍显露出短板——这说明,韧性城市建设永远是 “进行时”。
  
  正如网友所言,海绵城市建设再完善,也难以完全抵御百年一遇的强降雨,但正是通过一次次软硬件的补漏升级,才能让城市在风雨中更有底气。
  
  ——精细化管理中,蕴含着民生温度。暴雨来临前,各地预警信息如 “加急件” 般迅速传递,山区公园及时关闭,相关部门昼夜联动……这些看似寻常的举措,彰显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着“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担当。
  
  正如乌兰察布集宁区桥东街道开展“敲门行动”,逐户组织群众转移,确保危房群众“应转尽转”,只因在生命安全面前,任何准备都不为过。
  
  ——风雨之中没有孤岛,每个人都是守护者。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通信工程师紧盯屏幕,确保求助信号穿透雨幕;电力工人冒雨抢修,为黑夜点亮灯火;社区志愿者蹚水运送物资,将温暖送到独居老人手中……这些平凡的身影,在暴雨中构筑起安稳的防线。
   
  从指挥中心的高效调度到街头巷尾的默默坚守,每个岗位都在为城市正常运转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清朗声音,能驱谣言。灾害易生恐慌,也易长谣言。7月24日,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编造传播“呼和浩特一女子被电动车撞倒身亡”的不实信息,公安机关迅速核查处置。更暖的是,面对键盘侠的无端指责,评论区内,有人发救援视频反驳,还有人整理官方通报澄清。
  
  这种事实碰撞,比任何辟谣都有力,这种上下联动的信息公开与理性发声,织成最牢的“防谣网”。
  
  当前,暴雨仍在持续,防汛抢险救援任务依然艰巨。
  
  灾害面前,没有旁观者。
  
  全区拧成一股绳,筑牢防灾救灾的坚实防线,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内蒙古,加油!这场仗,必赢! 
责任编辑:郭晓旭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