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识见评论

“拼刺刀”,拼的是什么?

2025年09月12日 16:56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01

  说起九三阅兵,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相信有不少人会选择徒步方队,尤其喜欢威风凛凛、寒光闪闪、整齐划一的劈枪动作。

  劈枪,劈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个受阅动作,它劈出的是人民军队舍我其谁、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坚定意志,是保家卫国敢于亮剑的“拼刺刀”精神!

  这是用刺刀演绎的持枪礼,不需要任何语言,忠诚、无畏、无敌,一切都写在刀尖上!

  枪会不断更新换代,但那股子敢于亮剑、敢于“拼刺刀”的精气神,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

  02

  “拼刺刀”,是我们的传家宝。

  今年盛夏,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某营“白刃格斗英雄连”在营房前庄严举行了一场授刺刀仪式。仪式上,班长田巴特郑重地将闪亮的刺刀交到新战友手中,并发问:“当战斗到最后一人,你是否会和先辈们一样,敢于向敌人亮出你的刺刀?”下士陆伟园的回答铿锵坚定:“作为‘白刃格斗英雄连’第5717名战士,我敢!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这段铿锵誓言,延续着一段壮烈的历史。1940年8月,在寿阳县大落坡村,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二十五团八连与偷袭的日军展开惨烈白刃战,最终毙敌40余人,赢得胜利。战后,该连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9月3日,阅兵式上,在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中,有一面旗帜就是“白刃格斗英雄连”。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敢和敌人“拼刺刀”的血性胆魄。

  平型关战役时,有个连队,硬是靠着“拼刺刀”打出了“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称号。连长曾宪生在白刃战中与敌同归于尽,全连160人仅剩30余人仍坚持作战。

  那不是电影,是真的一刀一刀拼出来的。

  这种故事,太多了。

  在“硬骨头六连”连史馆中,陈列着一把拼弯了的刺刀。

  静躺的刺刀不说话,但发光的刀锋上却写满了血性与胆气。

  它见证着革命先辈们敢于亮剑、勇于迎敌、无畏生死的高光时刻,也给予了后人一往无前、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03

  在今天,“拼刺刀”并未淡出训练场。

  现代化战争中,两军交战的作战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枪对枪、刀对刀,近距离搏杀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

  因此,除了检阅、表演等仪式需要,一些国家的士兵已很少进行白刃战训练,甚至取消了刺刀训练科目。

  但人民解放军很多部队至今仍然保留着刺刀训练科目。

  现代战争多以海、空远程打击为主,海、空军可以打赢一场战争,但陆军的作用仍不容低估。

  只要残敌没有被彻底消灭,只要敌人发起还击,就很难避免面对面的近身搏杀。

  想在近战中消灭敌人、保护自己,近身拼杀仍然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战斗技能,也是军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这也可理解为战斗意志的养成,在装备、力量不相上下,或者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顽强的战斗意志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段话:“飞机终将会被击落,战舰最后也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到最后,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会耗尽,战争的根本还是人和人的对抗,人和人的战争。”

  换句话说,虽然时代在发展,面对面的博弈已经很大程度上变成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的作战方式,科技强军成为我军的底气,但即便武器再先进,战争始终是人与人之间意志与精神的较量。

  从这一意义上看,“拼刺刀”永不过时,战时用它“杀强敌、捍荣誉”,平时用它“除娇气、砺血性”。

  04

  “拼刺刀”,拼的是什么?

  拼的是舍我其谁的霸气。

  学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朋友一定会记得这样的场面: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守卫在松骨峰上面的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的官兵拿起插上刺刀的步枪,和美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松骨峰战斗,志愿军一个连挡住了敌人几个师的轮番进攻。

  是什么让志愿军拥有了“谜一样的东方力量”?毛泽东同志的答案是:“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以前,我军“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盈,骨头要更硬。

  拼的是所向披靡的勇气。

  1955年6月27日,曾在朝鲜战场创造过击落首架美机战绩的海军航空兵十团(“海空雄鹰团”的前身)副团长王昆,从2000米高度追打一架敌机直到70米,打得敌机触海爆炸。

  不管在哪里,不管何时,这支英雄部队始终不变的是“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在陆上,刺刀见红,所向披靡;在空中,刺刀见红,令敌人闻风丧胆;在海上,刺刀见红,更令敌人胆战心惊,望而却步。
 
  拼的是一往无前的胆气。

  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我们的周围有风有浪,有虎有狼。

  眼前虽然暂时没有直面敌人的凛冽场面,少了战场硝烟的弥漫,却多了全方位全要素的无形对抗,“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气不仅不能削弱,更要强化。

  05

  “夫战,勇气也。”

  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舍我其谁、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霸气、勇气和胆气,就不可能抢占战争的制高点,进而夺取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

  军人血性,就是由信仰、意志、品格和能力等融合的一种精神力量。

  也许有一天,刺刀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军人的骨头不能软,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不能丢。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