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陇原满目新,感恩奋进正当时。8月7日—10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看甘肃发展变化”全国党刊全媒体甘肃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甘肃省张掖市,深入挖掘、全面展示张掖各地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聚力奋进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雪山和沙漠绿洲相映生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张掖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张掖深挖优势特色资源,推进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守护生态底色,绘出多彩图景
千山波涛涌,万里丹霞红。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丹霞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罕见地貌、层理交错、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两千多年前有西汉使臣张骞,带领使团在其间迂回,而今更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人慕名前来。2020年,这里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太震撼了,不虚此行。”游人惊叹之余,纷纷举起手机拍下这无与伦比的美景。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张掖以天地为纸,执自然之笔,通过“文旅+”模式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新场景,催生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众多体验感强、参与度深的“沉浸式”旅游新业态,同时创新发挥旅游廊道和大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农特产品采摘、休闲休憩、土特产品深度开发等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带动公园周边地区发展经济。
到8月中旬,今年地质公园景区游客接待量已突破200万人次,带动毗邻景区的临泽县南台村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
山丹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之一,在这里培育出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不光以养育良驹宝骥驰名中外,山丹马场的草原风光更是分外迷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但是由于山丹马场地处高寒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自然恢复或人工修复难度都很大,再加上它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的分量显得愈发重要。
2019年以来,山丹马场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落实退牧还草、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3项。同时,借助千年马场“金字招牌”,山丹马场依托总面积达300多万亩的草原、耕地、林地,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形成了集大草原综合类自然风光、大型观光农业、大马群及马文化观赏于一体,自然景观与古朴民俗风情相融合的旅游资源,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巍巍祁连、滔滔黑河孕育了张掖除海洋以外所有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祁连山草原、七彩丹霞、黑河湿地、平山湖大峡谷,在岁月长河的流淌中愈加静谧;绿洲、河流、沙漠、戈壁,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蓝图中大放异彩。
挖掘文化根脉,领略别样风情
独具风情的文化,为张掖的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流连于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远处山峦隐约可见的积雪与近处翠绿的草原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参观县民族博物馆,充满裕固风情的民族服饰、语言文字、历史文物等文化遗产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璀璨光彩。
在县影剧院,台上,身着裕固族服饰的县民族歌舞团演员载歌载舞;台下,来自四海八方的观众如痴如醉。
县民族歌舞团从成立开始,坚持把富有当地特色的服饰、民歌、舞蹈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歌舞等艺术形式送到天南海北,累计演出1000余场次,观众超100万人次。如今,看演出已成为游客来到这里必“打卡”的行程之一。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山丹古长城自汉代诞生以来便与丝绸之路相依并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黄土版筑长城,被国内外长城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近年来,张掖市充分整合文物和文化资源,处理好长城与周边资源的关系,让文物活起来,让长城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奏响了以长城保护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发展“两部曲”。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张掖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擦亮千年丝路古城的“金名片”。独具特色、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让今天的张掖格外迷人。
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荣光
“红军槐”的故事催人泪下,红西路军的精神撼人心扉。
张掖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曾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也是路易·艾黎发起工合运动、创建培黎学校的主阵地,红西路军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谆谆嘱托成为张掖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争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的磅礴动力。
“在历史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和传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馆长丁在蕾坚定地说。
近年来,纪念馆与54家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红色教育基地协作关系,在常态化开展各类教育培训的同时,开展红色文化“七进”等活动。同时,纪念馆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每年都会开展“红歌快闪”、“开学第一课”等特色社教及研学活动,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张掖市持续推进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红西路军精神在张掖大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辉。
高台县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核心,打造了以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游线路,以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为主的红色励志游线路,推出了“红色高台、初心驿站”等红色研学产品,推出“播撒红色火种从南梁到高台”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精品旅游线路6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2022甘肃文旅打造100个美好目的地”榜单。高台县还充分发挥红色影视旅游的带动效益,开发体验型红色旅游项目,将《英雄的旗帜》拍摄地打造成红色旅游线路打卡地,让游客在游览中沉浸体验红色文化,感受红西路军精神。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在这片红西路军以血肉之躯誓死守卫的红色沃土上,英雄先烈们的故事处处传颂唱响,西路军将士忠诚不渝、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实践全媒体记者 温都苏巴图 田旭东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