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北平的春天格外热。热的不是气温,而是街头巷尾、学校工厂人们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革命洪流中,北京大学青年学生邓中夏与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以满腔热情,尽力推动各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之后,邓中夏担任候补中央委员,团中央委员、组织部长、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主持创办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团机关刊《先驱》,参加党的二大、三大,团的一大、二大,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参加领导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年6月,邓中夏担任候补中央委员,他变得越来越忙。但即使工作再繁忙,他也总会抽空到蒙藏学校,和一群年龄相仿又很对脾气的内蒙古青年一起交流谈心、密切接触。他给内蒙古青年讲述国家大事、国际形势、革命理论,带给他们《先驱》《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报纸杂志。邓中夏随和亲切、热情爽直,这些来自内蒙古的青年很愿意同他亲近,他们谈个人理想、民族与国家命运,讲述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对内蒙古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乌兰夫等几十位进步青年与他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革命斗争中遇到难题都喜欢找他出谋划策。
1923年冬,一天晚饭后,蒙藏学校大宿舍里内蒙古青年围着火炉议论学校里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邓中夏陪着一位身着粗布棉袍戴眼镜的先生走进宿舍。青年学生们起身相迎。邓中夏向学生们介绍,这位和蔼的先生就是他们在杂志上读过的进步文章的作者,领导五四运动的李大钊。学生们见到仰慕已久的李大钊十分兴奋。之后,在蒙藏学校的宿舍、礼堂东西侧殿、院内的枣树下,晨曦微露或是薄暮冥冥,他们开展读书会、座谈会等各种活动,一股新风吹进了蒙藏学校的校园。
得知蒙藏学校许多学生为加紧学习革命知识、同时也可以节省路费,决定留在学校过春节,出身湖湘富裕家庭的邓中夏也留下来,在李大钊领导下为他们筹划安排了假期补习班。后来又在宣武门内的一座破庙里秘密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多松年等许多青年都参加了学习。邓中夏亲自讲解《共产党宣言》,夏之栩、刘青扬等也为学生们讲解革命理论,在这些青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起到巨大作用。一次,邓中夏和乌兰夫谈话,乌兰夫提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邓中夏等培养下,蒙藏学校的内蒙古青年一批批成长为团员、共产党员,成为内蒙古地区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
在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邓中夏冒着生命危险到上海,恢复白色恐怖下的党组织。1928年,邓中夏前往莫斯科参加筹办中共六大,会上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在艰险的革命斗争中,邓中夏不幸被捕。1933年9月21日,雨花台秋雨绵绵,邓中夏从容坚定地走上刑场,壮烈牺牲。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