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理】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2020年10月29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出处】

 

  此句化用了中国古代“慎微”和“节欲”这两种思想。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出自《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出自《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释义】

 

  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启悟】

 

  常言说得好:“鱼不忍饥钩上死,鸟因贪食网中亡”。如果领导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进而贪图享乐,腐化堕落,被物质利益束缚住手脚,就会像贪食的鱼鸟一样自取灭亡,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走向犯罪深渊。

 

  抵御诱惑是一个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速生树材质疏松,是做不了扁担的”。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只有自己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大堤坝”,才能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经受的考验也越多。党员领导干部要“战胜自己”,就要管住自己的欲望,把非分之想关进自律的“笼子”里,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使自己的思想长期“保质保鲜”,不让贪腐“细菌”侵入身体。从内心筑牢抵制贪欲的防线,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把诱惑关在心门之外,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责任编辑: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