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就有这样的美丽风光。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在春节前夕赴内蒙古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出 处】
出自南北朝《敕勒歌》。
【原 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释 义】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启 悟】
内蒙古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名,是“东北森林屏障带”和“北方防沙屏障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北方地区的“水塔”和“林网”,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和“碳汇库”。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山水之间挥毫泼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面积每年推进1000万亩,相当于每个内蒙古人5年的时间里种草、种树两亩;建立完善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10.2亿亩草场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50.46%的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102个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草原森林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内蒙古正和着春天的脚步,在逐梦青山绿水的道路上铿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