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2021年03月15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出 处】

 

  1920年的一天,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内,中共早期活动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在翻译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而浑然不觉,还说味道很甜,这是“真理的味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个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启 悟】

 

  100多年前,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品尝出非常甜的“真理的味道”;10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找到了它最适合生长的土壤。真理的味道有多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这份甘甜,是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自危难中奋起、于困境中重生后的苦尽甘来,是一个不忘初心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科学真理的真切感悟和坚定执着。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它是梦想之跃、精神之甘、信仰之甜。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到新中国的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从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之所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奇迹之根源、力量之根本皆在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但它前行的每一步,都洒满了奋斗的汗水、牺牲的血雨。从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而献身革命事业的澎湃,到惟愿自己身上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的恽代英;从“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的焦裕禄,到“只想实实在在做点事”的杨善洲;从“现代愚公”黄大年,到“燃灯校长”张桂梅……无数革命先辈和时代楷模因真理之甜,甘愿吃百般苦、受千般难,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革命先辈所预想的“黄金时代”“可爱的中国”,如今正在成为现实: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为真理而奋斗的人生是壮美的。沿着伟人的足迹,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时代领路人的带领下,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实践伟力开创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