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旧唐书·韦思谦传》。
【原文】
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为不任职”是对“诚旷职耳”的化用。
【释义】
御史走出国都,如果不能动摇一方,震慑州县,就是失职。
【启悟】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今年初,电视专题片《零容忍》详细披露了公安部原副部长孙力军政治团伙案、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胡怀邦案等典型案例。这些腐败问题被揭露和查处的背后,是中央的巡视工作发挥了利剑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打虎”“拍蝇”“猎狐”取得了累累战果,巡视制度作为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侦察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让腐败现象无处遁形的同时,也时刻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做好巡视工作,须强化“三力”。要提高“眼力”。能不能看见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检验巡视成效的重要标准。巡视干部必须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准确地发现一些细微问题,尤其是对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要做到抓早抓小,始终保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眼力水平。要善于“借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有问题存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同时,群众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依靠群众开展工作,是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的利器,也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传家宝。巡视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开门迎访、入户走访、地头询访、受理信访、跟踪追访,面对面交流、心对心沟通,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声音,发现问题线索。要形成“震慑力”。巡视只有释放出打击腐败的震慑力,才能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习近平总书记曾幽默地说,现在的巡视有点“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众说“包老爷来了”,有“青天”之感,有问题的干部害怕了。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深刻把握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的深谋远虑,以坚强政治定力再接再厉把巡视推向纵深,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创造新的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