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特别推荐>风物内蒙古

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天眼”,抬头就是宇宙级浪漫

2025年08月27日 15:52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当正镶白旗的暮色降临,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白色天线阵列,始终仰望着太阳沉没的方向,这些直径数十米的抛物面天线在草原上投下交错的阴影,仿佛宇宙在人间的图腾。这片草原曾有古人用罗盘丈量星辰,而今“草原天眼”正解码太阳跟宇宙的密语。
  
 
“草原天眼”。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小说《三体》中,红岸基地的抛物面天线曾试图向宇宙发出人类的呐喊,并发现了三体文明;今天,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学家们则在分析来自太阳系外的快速射电暴——一个试图“喊话”,一个专注“倾听”,两种探索,孤独而浪漫,同样承载着人类对星空最原始的渴望。
    
位于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查干乌拉嘎查的风力发电。格日图\摄
  
  01

  实名羡慕!这位蒙古族科学家,竟有颗小行星为他“代言”
  
  第28242号小行星“明安图星”在银河深处沉默运转,如同一粒被光阴吻过的尘埃,静默而永恒。
    
草原的星空。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在正镶白旗苍茫的土地上,明安图曾以目光为尺,丈量天与地的距离;以浑仪为笔,蘸满夜色,在无边的天幕上细细描摹星轨。
    
明安图雕像。图片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如今,每一缕穿越光年而来的星光,仍带着明安图曾经凝视过的温度,为迷途者引路,为夜行人点灯。
  
  明安图(1692—1765)字静庵,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担任钦天监五官正、兵部郎中和钦天监监正等职务,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测绘家。从《律历渊源》到《历象考成》,从《历象考成后编》到《仪象考成》,那些镌刻在典籍中的天文历法,是他献给苍穹的诗篇。
   

 

 
骏马湖国家湿地公园美景。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明安图在天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2002年5月16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第28242颗小行星命名为“明安图星”。明安图星的命名得到了4个第一——第一次以古代少数民族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第一次在全国的县级地区命名,第一次以蒙古族人名命名,第一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命名。
    
  同年,旗政府所在地改名为明安图镇。从街道到文化场馆的命名,明安图的智慧光芒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
  
  骏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同样,为纪念明安图,2008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此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是全球首个空间环境监测基地。
    
  我国首台行星际闪烁射电望远镜2025年3月在这里建成,是国际上灵敏度最高的行星际闪烁监测设备,标志着我国行星际闪烁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前列。
  
  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要职责是进行宽频带、高分辨率太阳射电辐射成像及频谱观测,从事太阳物理研究和空间天气学研究,也是集太阳射电天文和空间科学观测、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的重要平台,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草原天眼”。
  
夜晚的“草原天眼”。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02
  
  火箭升空背后的“太空哨兵”,正镶白旗守护中国航天梦
  
  如今,“草原天眼”续写着明安图未竟的探索,将古代天文学家对苍穹的浪漫想象,转化为守护现代航天事业的坚实盾牌。
  
  星空营地。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内蒙古早已深深刻进中国航天史——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四子王旗草原平安着陆;

  2021年,“神舟十二号”从东风航天城出征太空,中国空间站时代正式开启;  
  
  2022年,“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长期驻留;  
  
  2023年,“神舟十六号”载誉而归,四子王旗草原再次拥抱归航的英雄,续写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丽篇章。 
  
  …… 
  
  内蒙古以它的辽阔与坚韧,托举着中国航天的光荣与梦想。而在这片航天版图中,正镶白旗以“太空哨兵”的角色默默护航。
  
  作为国家“太空天气预报”体系的关键节点,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雷达天线24小时紧盯电离层,当太阳黑子爆发引发磁暴,当高能粒子流逼近地球空间,观测站的精密设备会第一时间捕捉到电离层波动数据——这些数据,正是航天员出舱活动、卫星通信安全的“前置预警”。
  
  从导弹发射到飞船返回,从卫星运行到太空探索,正镶白旗的“天眼”始终在幕后,正用科技天线,编织着连接地球与宇宙的“安全网”,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问天”筑牢空间环境安全防线。
  
  从额济纳旗的“起飞”到四子王旗的“着陆”,从正镶白旗的“护航”到星空营地的“科普”,内蒙古的航天基因,早已从“国家任务”沉淀为“全民记忆”。
    
  03

  如此冷门的草原小城,是星河与牧歌的故乡
  
  这片名为正镶白旗的草原,究竟以怎样的胸怀,哺育了那个将银河写进算筹的灵魂?这片辽阔的土地,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正镶白旗旗敖包。武杰\摄
  
  正镶白旗,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土地绵延938万亩,4.04万人升腾起生活的烟火气。这里承载着察哈尔蒙古族文化悠远的记忆,这个名称源自清朝著名的察哈尔蒙古八旗——正白旗与镶白旗,两旗同时建于1635年,几经变迁,1949年两旗合并为正镶白联合旗,1956年正式定名为正镶白旗,成为锡林郭勒盟十二旗县市之一。
  
  古呼日哈达。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这里不仅奔驰着骏马、飘荡着牧歌,还滋养了璀璨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藏学家、蒙古文学家罗布生朱力图木曾在这里仰望星空,将热爱融入草原;文人伊希丹金旺吉拉以笔为鞭,在文字的原野上放牧思想;当代著名诗人、画家席慕容的笔尖,始终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未完成的乡愁,那是诗里的长调与画中的牧群。

  如今,我们翻阅那些泛黄的天文典籍,字里行间仍能听见草原的风声——那是明安图留给故乡最悠远的星图,那是明安图在中华文明的天空上点亮的永恒星座。
  
  正镶白旗宝日陶勒盖庙白塔。格日图\摄
  
  虽然冷门,但是这里却成了都市人想放空自己时候,能够“一键直达”的“星空草原”。大地的经脉在这片土地舒展,集通铁路在晨光中横贯正镶白旗;省际通道一级公路与集赤308省道如沥青缎带穿境而过;满沽线南北纵贯全旗,直通二连浩特口岸,是京津地区连通蒙古国最近的线路……380公里的距离,车轮碾过4个小时的晨昏,便从北京三环路的霓虹驶入了正镶白旗勒勒车的年轮里。
   
  04  

 

  北纬42°的星空秘境,藏着中国最纯净的银河
    
  恍惚间,“草原天眼”成了《三体》世界的现实投影,也是星空追逐者们的热门“打卡点”。内蒙古纯净、广袤的无人区确实是理想的天文观测选址。
  
   6月8日在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拍摄的银河下的射电频谱日像仪天线(堆栈照片)。新华社刘赛\摄
  
  正镶白旗因得天独厚的观星条件而成为“星空草原”的代名词——
  
  处于北纬42°黄金观星带;
  
  地处海拔1200-1400米的高原,大气干扰小、人工光源污染少;
  
  年均降水量在268-360毫米之间,减少了大气中水汽散射;
  
  年平均风速4米/秒,全年大风日数达78天,风吹散了云层,使星光更加清晰明亮;
  
  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冬长春短,夏热秋凉,光照充足。全年晴夜超过200天,大气透明度达国际一级标准;
  
  年平均气温仅1.9℃,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7.6℃,凉爽的夜晚正是观星的最佳时节……
  
  上述条件使其成为天文爱好者追逐星河的理想之地。
  
夜晚的“草原天眼”。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正是这种纯净让正镶白旗成为观测太阳射电爆发的理想场所,也让正镶白旗成为中国航天的“幕后守护者”,和普通人触摸宇宙的“第一站”。
  
  正镶白旗用草原胸怀,让航天梦想真正照进了人间烟火。
  
  05
  
  草原上的“星际会客厅”,让航天梦触手可及
  
  位于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侧的星空文化旅游营地,是当地打造的集观星体验、科普研学、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科技研学教育基地,这里让星空不再是神话里的遥不可及,让科技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冰冷数据。它用科技的琴弦,将浩瀚星河化作可触可感的生动乐章,文明与智慧的星火便如不眠的音符,在孩子们心中温柔流转,永续相传。
  
星空文化旅游营地。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营地面积1300亩,拥有星空文旅体验项目15项、航天类体验项目8项、民俗文化体验项目18项、沉浸式打卡点15处,日接待能力达1.5万人,可同时容纳500名学生接受现场授课,至今已组织开展了天文气象航天科学研学、文化科普体验、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500多场次。
  
星空文化旅游营地一角。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营地内设有专业观星台、全景天窗蒙古包、球幕影院等设施,载着游客好奇的目光驶向木星云带和猎户座星云,与苍穹对话。
  
星空书社。来源:正镶白旗融媒体中心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这是能打开慢门将“明安图银河拱桥”永恒定格的绝佳地点。
  
  这里将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浪漫的星空文化完美融合,传承了先贤探索苍穹的薪火,更诠释了“星空草原”的灵魂——让每位到访者都成为星夜故事的续写者,在光年尺度上镌刻属于自己的草原记忆。
  
  该营地为北京大学天文学会活动基地,清华大学远程望远镜观测教学点,它的荣誉簿上镌刻着“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研学旅游基(营)地”“全国星空大会”永久性会址等殊荣。内蒙古自治区“十佳研学旅游课程”“十佳研学旅游线路”“内蒙古自治区研学旅游营地”称号,这些熠熠生辉的资质认证,勾勒出这片“星空草原”的专业轮廓。
  
  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每颗星都在吟唱着草原的传说。当银河横跨天际,星光洒落草原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光年之外的宇宙奇观,更是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就像牧民永远相信,最亮的星光总会为迷途者指明归家的方向。 
责任编辑:郭晓旭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