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郝区政府”李齐沟

2025年09月05日 16:25 来源:呼和浩特市文联 作者:魏爱萍

  在大青山北麓武川县李齐沟村南约4公里的幽深山沟里,静静伫立着一处有八十多年历史的红色遗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郝区政府”原址。1940年,武川县八区抗日民主政府设立于此,因郝秀山担任区长,这里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郝区政府”。

 

  如今的大青山,是青城百姓踏青游玩的最好去处,山中几十条沟沟壑壑、几百个大小山峰,都被游人踏遍了。而李齐沟就像深藏山中的珍宝,随着2008年通往李齐沟村的红色旅游公路竣工通车、2011年对“郝区政府”革命遗址的修缮以及2016年新建“郝区政府纪念馆”,雄奇秀美的李齐沟缓缓揭开面纱,露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容颜。

 

  欣赏着一路金黄灿烂、无边无际的葵花,蓦然一座山峰直抵云间,岔路口立一牌子:杨柳沟——李齐沟的一个小支沟,这便是大青山保护区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素有植物学研究“实验室”之称的珍稀树种天然云杉林。那擎天柱般高大通直的树干仿佛刺破棉朵般洁白的白云,刺破大海般蔚蓝明净的天空,笔直地高耸于天空,执着地向上,向上,在这棵树上,仿佛看到了当年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的顽强刚硬,庄严肃穆。然而云杉的形态却又优美而典雅,轮生状的枝条形成清晰的层状结构,层层向上,层层缩小,形成鲜明的塔状,轮廓明了而匀称,让云杉有着与其他树种明显的与众不同的辨识度。无论初春娇嫩柔软的蓬勃新绿,夏季浓荫蔽日的森林松涛,还是秋日温暖金黄的浓墨重彩,冬日积雪压枝的雾凇雕塑,这片云杉都宛如一幅水墨画,充满了静谧坚韧的意境,令人深深陶醉其间。岁月荏苒,四季轮回,八十多年前的浴血奋战早已远去,无论是喧嚣还是静美,云杉都以其沉稳的姿态,静静伫立,永远守护着身后李齐沟那块刻着“郝区政府”的石碑。

 

  出杨柳沟,沿平整的水泥路向北行驶四五里,山脚下出现一片开阔的停车场,一条木栈道沿山路蜿蜒而上。栈道方便结实美观,平整的木头仿佛弥漫着树脂的清冽,与山中自然原始的清新气味融为一体,涤灌肺腑,令人神思清爽。行人边拾阶而上边欣赏山中美景,悠然惬意,丝毫感受不到山路崎岖。其实,李齐沟内地势险要,山路陡峭,低矮处灌木丛生,山峰处天然植被极其繁茂,当年,正因其险要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李齐沟才成为抵御日伪军进攻的重要据点。

 

 

  登完400多米的木栈道,眼前出现一片稍微平整的半山坡,三间低矮的地窝棚和刻着“郝区政府”的石头闯入眼帘——这便是大青山抗日中赫赫有名的八区政府所在地。八区政府之所以赫赫有名,其一是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作用,其二是郝区政府的称谓。

 

  八区政府之所以设在李齐沟,是因为李齐沟村南连骆驼场,骆驼场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三团的后方机关所在地,是供给处、修械所、被服厂、伤病员的医疗所在地。在敌后抗日战场中,骆驼场是绥西游击区内最秘密的地方。李齐沟是通向骆驼场的北大门,也是骆驼场同外界联系的必经之处。八区政府设在李齐沟,就是担负着保卫北大门的任务。同时,李齐沟西北连庙沟、马场梁,既可以防止日伪军从西边的固阳来袭,又可以监视和抵御日伪军从庙沟、西乌兰不浪、酒馆村等各个方向向大青山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得胜沟村进攻。向南可与得胜沟、井尔沟根据地遥相呼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八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征集和转送粮食、草料等给养物资,保障得胜沟村党政军人员生活用品的供给,负责联系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搜集情报,传送信件,镇压特务汉奸,还配合野战部队作战,转运伤员,保卫地方政权等,作用十分重要。

 

  日本侵略者在大青山抗日游击区实行频繁的"扫荡",八区政府经常受到日军的烧杀掠夺,战士们知道盖了土房子也保不住,就砍些桦棒、割些葫荆梢子搭个简易窝棚居住。大青山地处高原,海拔高,冬季寒风呼啸,冰雪覆地,窝棚四面漏风,夏不避雨,冬不御寒,许多战士冻得起冻疮流脓。就是这些窝棚,也一次次地被日军烧毁,敌人烧毁一次,战士们就修盖一次。后来八区政府搬到了更为隐蔽的李齐沟后,盖了三间窝棚,一半挖在地下,一半盖在地上(亦称千斤坑),这里就成了八区政府的办公场所。1941年日寇又将棚顶烧掉,石头墙炸毁,郝区长与战士们再次搭起窝棚,盖房时,几名战士义愤填膺,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郝区政府”四个大字和一枚手榴弹图样,一边刻一边愤愤地说:“日本狗强盗可以把房子烧掉,但这块石头和我们郝秀山的区政府,永远烧不掉!”八区政府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后,打游击走了,几间窝棚又被日军烧毁,留下的只有地窝和那块刻着字的大石头。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李齐沟也变了模样,林木茂密,鸟语花香,色彩缤纷,美观的木栈道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目的地。只有那块大石头和石头上刻着的“郝区政府”四个大字、一枚手榴弹图样没有变,至今仍清晰可见,提示游人当年这里曾抗战如火,这沟曾战功赫赫。

 

  当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曾建立了无数个区政府、乡政府,然八区政府却因为某一段时间的另一个称谓——郝区政府,而变得生动鲜活,让后人永远铭记在心。想必大家都知道,郝,即郝秀山,当年任八区区长。

 

  郝秀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生长在武川县义合乡(今得胜沟乡)前窑子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断断续续读过八年私塾和乡区完小,年龄稍大一点就给财主放羊、种地。他看到老百姓和财主被一波又一波的日寇、伪军、国民党军队、土匪搜刮劫掠了一遍又一遍,日夜不宁,穷苦潦倒,心中充满激愤。广大各族百姓日夜盼着真正抗日的军队早日来到大青山,早日赶走日本鬼子,过几天太平的日子。但谁是真正抗日的队伍,人们心中充满迷茫。

 

  1938年9月的一天,郝秀山正在地里干活,两个穿灰色军装的陌生人走来,向他询问日伪军的活动情况、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社会治安等问题,郝秀山一一作了回答。两人看郝秀山是个有文化且有思想的人,告诉他他们是八路军,是来大青山打日本鬼子的,并和气地讲了一番革命道理,走时给了郝秀山一个地址,鼓励他多找几个年轻人一起去参军。19岁的郝秀山感到这两人以及他们的军队同以往所有的军队都不同,不知为什么,内心对他们充满了信任和希望!而此时,八路军进入大青山及蜈蚣坝战役打得日寇屁滚尿流的消息传遍了每个村子,人们都私下大呼痛快并交口称赞八路军。中秋节后的一天,郝秀山和几个好友一同到灯楼村,坚定地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革命之路。

 

  来自老百姓、讲着一口武川话的郝秀山干起了“动委会”的工作,他和乡亲们唠家常,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讲革命道理,帮着干农活,挑水拾柴,打扫院落,吃了老乡的饭还要付钱,一次如此,两次如此,次次如此,这村如此,那村如此,村村如此。乡亲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郝秀山一行人的和气可亲、彬彬有礼与其他军队强盗般的行径简直是天壤之别,渐渐地乡亲们信了八路军是真正打日本鬼子的军队,毫不犹豫拿出了粮食、马匹、皮毛送给郝秀山,还将他们看到的风吹草动及时告诉郝秀山,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主动跟随郝秀山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0年3月,郝秀山担任武归(武川、归绥)县第八区政府区长,带领战士们组织发动群众,壮大抗战队伍,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支前工作。日寇对大青山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郝秀山领导八区政府留在大青山坚持战斗,依靠乡亲们搜集情报,与敌人巧妙周旋,顽强抗争,保护群众利益,与乡亲们同甘苦共命运,血肉相连。

 

  一位曾参加八区政府的游击队员在回忆录中提到了一件事,那是1942年大年三十晚上,郝秀山得到情报,日寇要进山偷袭,于是带队撤退,郝秀山严明纪律,不准战士进村打扰老乡过年,尽管天寒地冻,骑马驰骋加剧了西北风的凛冽,但战士们都严格遵守。快到夜里十二点拢旺火时,队伍赶到了经常活动的谢园子村,部队站在村外,郝秀山走进甲长院门风趣地说:老伙计,你们拢旺火接财神呢!甲长见到郝秀山,喜出望外,忙回答:乡亲们都盼着你们呢!快叫弟兄们回家吃饺子。但郝秀山传下命令,凡分住在老乡家的战士决不允许违反纪律,不准吃老乡一口饭,不准随便动用老乡的东西,吃饭用自己马背上带的米面。于是,战士们等老乡们吃了“接神饭”后,才自己动手做饭。乡亲们被郝秀山爱护百姓的真情和严守纪律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有的老乡流着眼泪说:唉,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个军,那个军,有谁能比上八路军!来不了叫人盼,走后叫人想。

  这就是郝秀山,这就是郝秀山带的队伍,这就是郝秀山林领导的八区政府!他的爱兵如子,他的爱民如亲,让军民认定八区政府就是郝区政府!

 

  郝区政府因李齐沟而流芳千古,李齐沟因郝区政府而闻名遐迩!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斜射李齐沟时,那历经战火的云杉上跳跃着金色的光芒,那三间地窝棚和刻着“郝区政府”的石碑闪烁着一层金光,显得那般肃穆、庄重。郝区政府与李齐沟以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和与自然交融的独特气质,在四季轮回中将继续谱写无声而壮丽的诗篇。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