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让古老文化 焕发时代光彩

2025年07月15日 17:07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和智慧。在新时代,非遗传承创新既要守护传统根脉,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方将非遗引入学校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通过校园传承模式,让非遗技艺后继有人,文化基因得以延续。

  同时,各地依托非遗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比如,为传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合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温永华建立了六合枕手工坊,采用“公司+艺人”等模式,培训了3000多名包头市周边旗县区的居家妇女、下岗职工,让她们参与到了六合枕的制作当中,使她们实现了居家即可挣钱的灵活就业模式。

  另外,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非遗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戏曲院团尝试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渠道传播,与互联网公司或知名IP跨界合作,以全新形式呈现传统戏曲,增强了吸引力和传播力。

  非遗传承创新的路径是多元的,无论是融入校园、对接产业,还是借助科技,都为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责任编辑:郭晓旭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