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说好国通语、写好规范字……”近日,在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由二年级学生邓语诺录制的朗诵视频在校门口的屏幕上进行展播,她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的表达,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驻足观看。
据介绍,这是海勃湾区第五小学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而开展的“童谣传唱”活动。活动中,各班围绕“爱国”主题,创编富有韵律感的各类童谣,并将童谣录制成小视频在校园里集中展播。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在校门口大屏展播的方式,也让更多的家长看到了学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成果。
生动活泼的“童谣传唱”活动正是海勃湾区各学校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海勃湾区以课堂为核心阵地,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融入教学全流程。日常教学中,各学校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不仅在语文课上夯实基础,更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贯穿于数学、科学等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多场景实践中提升对语言的理解、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各学校不断强化规范字书写教育,通过开设书法社团、举办书写大赛、开展“每日练字”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形体美与文化内涵,逐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纠错实践、“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主题班会中,教师用国通语生动讲解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及传统工艺技艺,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啄木鸟”文字纠错活动中,学生通过查找并纠正日常用语、用字错误,强化语言规范意识。
此外,海勃湾区还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新举措,构建多元传播矩阵。依托校园广播、宣传栏、电子屏等阵地,各学校定期推送学习技巧、规范标准与相关文化知识,制作通俗易懂的短视频、图文科普文章,方便师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观看、反复学习,实现学习从课堂向课外的有效延伸,着力营造“人人说国通语、处处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