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沙化土地面积分布最大的盟市之一,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区域面积5294万亩,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83%,是名副其实的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主阵地。
作为拱卫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浑善达克沙地曾因植被退化导致年均爆发沙尘天气超20次,2000年沙尘暴更直扑京津,敲响生态安全警钟。
面对曾肆虐京津的沙尘之患,锡林郭勒盟以“绿进沙退”的坚定决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全民动员、精准施策,在茫茫沙海中筑起一道道生态防线。
布局作战图
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锡林郭勒盟必须完成的政治使命。
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锡林郭勒盟强化组织领导,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全面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科学编制并印发实施《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进一步明确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治理区域科学规划为“五区两带多点”,编制上报6个子项目及巩固提升项目,规划到2030年综合治理沙化土地3710.42万亩。
在正蓝旗桑根达来镇额日登达来嘎查沙地治理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平整土地,治沙工人熟练地扎设沙障,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正镶白旗举全旗之力,组织干部群众对国省干线两侧流动沙地开展集中治理,全力遏制沙化蔓延;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额日登宝力格嘎查治沙项目区因地制宜,采取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措施,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防护体系……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2024年,锡林郭勒盟提前超额完成沙地治理任务376.74万亩,达到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6.4%。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锡林郭勒人民治沙的决心与智慧,更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坚实力量。
答好治理“题”
植绿治沙,因地制宜是关键。
站在正蓝旗桑根达来镇额日登达来嘎查治理区的平台上,极目眺望,纵横交错的网格沙障如同金色的巨网,牢牢“锁”住流动沙丘,抵御风沙的侵袭。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正蓝旗,是锡林郭勒盟境内覆盖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治理最难的旗县。在与风沙的漫长博弈中,正蓝旗探索出以“灌为主,灌、草、乔结合”的立体化固沙植绿模式,全旗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植被覆盖度突破65%,森林覆盖率达20.5%,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在防沙治沙实践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精准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正蓝旗林草局副局长苏伦高娃说。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分区治理”的治沙理念,通过精准划分轻度、中度退化沙化区实施系统修复,重点攻坚重度退化沙化区,草原植被盖度与森林覆盖率实现“双增长”,沙化土地面积与沙化程度实现“双下降”,整体生态环境呈现良好态势。
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为防沙治沙注入强劲动能。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实施无人驾驶机械规模化治沙措施,实现了抱株、钻坑、浇水、收钻、压埋等种植环节的自动化作业,极大提升了治沙效率;苏尼特右旗创新应用智能化滴灌系统,通过精准控水、智能监测,有效破解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缺水难题。与此同时,各旗县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土壤改良、生态修复等领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积极推动防沙治沙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变,为生态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提升含“金”量
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含“金”量和含“绿”量同等重要,既要持续提升生态含“绿”量,也要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在锡林郭勒草原南缘的广袤土地上,京东方能源苏尼特右旗20万千瓦牧光储一期工程蔚为壮观。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悠然觅食的牛羊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现代科技与传统牧业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作为新能源与生态治理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这里不仅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立体化土地利用,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草原风光,成为当地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以往传统光伏支架最低点距离地面约0.2至0.3米,而我们光伏电站将这一高度提升至1.5米,为光伏板下的牧草生长和牲畜养殖提供了空间。发电兼顾养殖,有利于牧草生长,实现了一块土地多种利用。”京东方楚鲁图光伏电站站长关超介绍。
随着我国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的融合推进,“沙戈荒”地区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新蓝海”,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基地选择“落户”锡林郭勒,一座座风力发电机、一排排光伏板拔地而起。
2023年12月,国家第一批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锡林郭勒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工程顺利投运;2024年12月30日,锡林郭勒盟蒙能250万千瓦保障性新能源成功并网,标志着锡林郭勒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2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
良好生态同样为沙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锡林郭勒立足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冷”资源“热”经济,成功举办浑善达克沙地自驾穿越大环线千车万人冰雪大穿越、锡林郭勒冬季蒙古马超级联赛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冬季旅游品牌,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浑善达克沙地自驾穿越活动累计吸引全国3000余辆越野车、1万余名游客参与其中,直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特色产品销售等旅游消费突破3000万元。
如今的锡林郭勒,沙地披上了绿装,草原重现生机。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生态旅游方兴未艾,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当下,锡林郭勒正以“生态优先”为墨,以“绿色发展”为笔,在辽阔北疆续写新时代“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动人篇章。
(调研组成员:苏亚拉图、脑根塔拉、王婷、伊日沽,执笔:伊日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