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读刊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5年03月28日 11:10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4期 作者:叶海涛

  编者按: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这片覆盖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与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广袤土地,自此开启绿色变革。四十余载,“三北”工程栉风沐雨,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成为全球生态治理典范。

  2023年6月,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这一伟大事业守护生态安全、福泽千秋,激励无数人投身其中。

  本期,实践杂志社携手多家省级党刊社,以“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为主题推出联动报道,记录治沙人守护绿色家园的壮丽篇章,一同见证“三北”工程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战略基石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历经40余年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它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守护美丽中国的绿色长城,堪称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

  生态安全涵盖生态空间安全、生态系统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全球化生态环境应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及具备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一持续状态的能力。

  首先,生态安全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是生命之母”,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水源、空气、土壤和食物等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维护生态安全就是维护人类生命支撑系统的安全。其次,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历史上因生态环境退化恶化导致经济衰退甚至文明消亡的现象屡见不鲜,维护生态安全就是为人类文明存续提供基本保障。再次,生态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妥善处理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保障社会安定的重要工作之一。最后,生态安全还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维护生态安全有助于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这表明,生态安全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党中央以非凡魄力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启动实施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工程。历经40余载接续奋斗,这项横跨13个省(区、市)的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成效卓著:森林覆盖率从建设初期的5.05%跃升至14.95%,成功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的历史性突破。

  然而,“三北”地区仍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在维护生态安全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任重而道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安全则国家安全。回顾历史,“三北”工程挺立起护卫万里山河的生态脊梁,在捍卫国土生态安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更需以“三北”工程为引领,将北疆绿色长城筑得更牢、织得更密,既要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基立柱,更要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响彻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壮阔征程。

  (作者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