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求真务实、干字当头,走出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健全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深入查找问题和短板。充分借鉴城市体检生成的问题清单、整治清单,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通过实施一批改造项目,推动既有建筑功能不断优化,老旧居住区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历史街区(厂区)焕发活力,城市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危旧房改造力度,实施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改造试点行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配建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停车、充电、电梯加装更新等“小而美”配套设施,推动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公租房管理,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给。打造好城市“里子”工程,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城市供水、供热、燃气、排水等老旧地下管线改造升级。持续巩固城镇供热“温暖工程”成效,逐步实现精准供热、按需供热,切实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完善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持续扩大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交通设施供给。
践行绿色理念,建设美丽城市
加强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及利用,合理设置分类收集设施设备,适度超前建设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相适应的焚烧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实施“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降碳。持续推进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探索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有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绿色化建造水平。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应用,建设“节水城市”。
加快提升城镇生态质量。进一步完善城市绿色空间结构,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等方式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城镇生态质量。推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布局,推进绿道网络串联融合。重点挖掘老旧城区公园绿地服务盲区,优先在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建设城市“口袋公园”,配套休憩座椅、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
筑牢安全底线,建设韧性城市
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持续提升城市房屋市政基础设施韧性。深化房屋市政工程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稳步推行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房屋体检制度、“个人账户+公共账户”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制度和房屋安全“保险+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推动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构建监测网,逐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模拟仿真、情景构建、快速评估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推进燃气安全整治,持续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做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
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韧性。巩固提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实现风险普查成果从“数据仓库”向“决策工具”转化应用。统筹城市防洪标准和内涝防治标准,完善汛期应急应对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源头减排工程,畅通城市排涝行泄通道,推进雨水管网、排水泵站等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应对能力。开展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加快改造存量避难场所,完善公共设施和建筑应急避难功能。
强化系统治理,建设智慧城市
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城市治理工作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促检查和评价考核,提高城市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国家、自治区、盟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精简办理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数据跨部门、跨层级流通,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制度引领,制定出台涵盖不同领域、不同时段城市管理要素的精细化管理标准。深入开展城市净化行动,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持续推进城市“U型空间”、背街小巷及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养护,增强城市吸引力。
加强城市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推进物业行业党建全覆盖。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社区街道、政法综治、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多网合一、多员合一”,加强较大社区、城中村等特殊区域治理,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实现格内事项一网解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健全物业服务信息公开公示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社区、物业、居民协商共治机制,推动物业服务进楼宇,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