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读刊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蒙古族抗日武装

2025年11月03日 10:16 来源:《实践》2025/11 作者:赫志强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从阴山脚下到黄河河畔,从大青山密林到伊克昭盟荒原,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将分散的蒙古族武装力量凝聚成一支支铁血劲旅。他们于民族危难之际饱含家国情怀,勇敢肩负起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历史重任,为全民族抗战注入了独特的力量,也留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精神财富。

 

  七七事变后,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起义部队改编为蒙旗独立混成旅,辖1个骑兵团、1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营。期间,乌兰夫等共产党员在部队里建立了党的组织,秘密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使这支蒙古民族武装从思想上逐渐倾向抗日立场。1937年10月初,蒙旗独立混成旅参加了保卫归绥(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阻击战。战士们英勇奋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表现出顽强的战斗力。日军占领包头后,蒙旗独立混成旅南下伊克昭盟,于10月中旬到达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不久又移防山西省河曲县。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蒙古混成旅工作的指示》指出,“为使得部队更容易取得中央政府的援助,更容易在内蒙中号召,更容易扩大发展成为内蒙民族抗日军的基本队伍”,“该部队中,我党组织仍需秘密存在”,且要改变工作方法,“以适合于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以巩固与扩大全蒙抗日的团结,及蒙汉抗日的团结为目的”。

 

  同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了乌兰夫、白海峰,询问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境况和部队情况。毛泽东听了汇报后指出,蒙古民族只有同中华各民族一道,驱除日寇,解放全中国,才能取得本民族的统一和解放。他还说,你们是蒙古族部队,要回到伊克昭盟去开展斗争,以抗日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蒙汉群众,团结争取蒙古族上层和宗教上层一道抗日。这年秋,蒙旗独立混成旅奉命进驻伊克昭盟郡王旗和杭锦旗一带。1939年夏,该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三师(简称新三师)。新三师在伊克昭盟地区广泛开展工作,在当地群众中扎下了根,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同抗日的局面。

 

 

  在大青山地区,帮助蒙古民族建立、发展、壮大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环节。1939年秋,中共土默特蒙古工委组建了蒙古抗日游击队,这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蒙古抗日游击队成立之初,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还由贾力更给战士们上政治课,以提高游击队员们的阶级觉悟,并制定了选拔游击队员的条件和应该遵守的各项纪律。根据地的党组织十分关心这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成长,为提高其军政素质,中共绥远省委派老红军战士徐秉智带领全副武装的一个班充实到队伍中。

 

  蒙古抗日游击队组建、整训完成后,队长李森将部队带出大青山,在南平川的妥妥岱、大阳、云社堡、塔布、达尔架等村进行活动。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打击零散的汉奸、特务及小股敌人,逐渐打出了蒙古抗日游击队的声威。在土默川东起归绥,西到萨拉齐县,南到黑河沿岸,都留下他们战斗的足迹。他们一面打击敌人,一面发动群众,使蒙古抗日游击队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战斗力也大大加强。蒙古抗日游击队队员大部分是蒙古族,也有汉族,他们亲密团结,在战斗中用行动和生命树立起蒙汉人民并肩作战的榜样。蒙古抗日游击队除配合八路军作战外,还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协助抗日民主政权征收粮食,购置军需物资,多次护送赴延安学习的青年和往返大青山的人员,并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深入伪蒙古军,开展争取伪蒙古军的工作。

 

  1941年春节,蒙古抗日游击队又与和林游击队、归绥游击队联合袭击并全歼了归绥县一区忠义乡保甲团。不久,和林游击队与蒙古抗日游击队合并,共有游击队员130多人,并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同年夏秋之交,蒙古抗日游击队袭击了归绥城西南耿家营子的伪军,缴获了一批武器和60多匹军马。从此,蒙古抗日游击队装备为骑兵,担负起为主力部队筹集转移军需给养、保护绥察区党委机关以及绥西地委、专署的任务。1941年10月28日,蒙古抗日游击队驻万家沟小火烧营地被日伪军包围,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王聚德、蒙古抗日游击队长高凤英等12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后来,蒙古抗日游击队编入大青山骑兵支队,成为八路军正规部队。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推动蒙古族抗日武装发展,不仅为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解放事业谱写了光辉篇章,更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从蒙旗独立混成旅到新三师,从蒙古抗日游击队到大青山骑兵支队,蒙古族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这段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团结各族人民群众,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今,这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所铸就的民族团结精神,依然激励着内蒙古各族儿女携手前行,在新时代继续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