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读刊

发挥绿色算力优势 深化AI场景融合

2025年11月03日 10:19 来源:《实践》2025/11 作者:郭洪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下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具有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特征,与绿色经济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化爆发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的时代浪潮中,内蒙古应依托独特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充分释放绿色算力优势,深化AI场景融合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筑牢技术创新底座,建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算力与AI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内蒙古正在生态安全智能监管、智慧牧业多方协同、智慧草业大模型等关键领域,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要充分依托产业优势推动算力平台发展,持续强化核心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加快国家算电协同试点建设,探索算力与电力的协同调度机制,实现绿色能源与算力资源的高效匹配,进一步降低产业能源成本。积极引进AI头部企业联合建设万卡级智算集群,提升高端算力供给能力,支持建设行业大模型研发机构,加强自主可控大模型算法与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资源库。进一步整合全区算力资源,搭建统一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提供模型检索、调用、训练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算力使用成本,推动平台与高校、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研发—转化—应用”的技术创新闭环。

 

  优化产业生态布局,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的关键抓手。要充分发挥和林格尔新区算力集群优势,规划建设高标准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完善5G基站、算力调度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吸引算法开发、数据运营、智能运维等全价值链企业入驻。搭建GPU服务器共享平台、数据标注共享库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技术与资源支持,弥补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缺失的短板。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推动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资源整合与业务合作,构建“算力供给—技术开发—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生态。推动“算力+制造”深度融合,支持传统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算力+制造”示范项目,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深挖特色场景价值,构建多元应用体系

 

  当前,深化多领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立足区域特色,推动AI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差异化应用场景。在电力、能源领域,开发智能电网调度、能源全链条管理等行业大模型,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智能化。在现代农牧业领域,构建精准种植养殖、农产品品质追溯等大模型,推动农牧业向数字化、高效化转型,打造全国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示范基地。结合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拓展“AI+低空经济”创新场景,利用AI技术优化无人机飞行路径规划与监控,支持其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生态监测、低空物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开发“AI+低空旅游”场景,串联4A级以上景区设计低空文旅线路,丰富消费服务新业态。推动建立跨领域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与行业数据壁垒,整合多领域数据资源,推动AI场景的规模化推广与创新。

 

  强化要素保障与区域协同,夯实人工智能发展支撑

 

  完善的保障体系与协同机制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研究设立绿色算力与AI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项金融产品,引导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优化算力用地、低空空域使用等审批流程,为企业创造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探索通过兼职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AI、算力、低空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强化科研经费保障。引导建立专业培训机构与训练基地,开展航空器操作员、AI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培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加强与京津冀等地区的合作,积极融入全国算力网络与AI产业体系,吸引京津冀研发机构与企业在内蒙古开展量产与场景应用,推动构建“京津冀研发孵化+内蒙古量产应用”的融合链条,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势共赢。

 

  (作者: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