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读刊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建设

2025年11月03日 10:25 来源:《实践》2025/11 作者:穆美丽 子一 林志辉

  作为祖国的“北大门”,内蒙古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维护好祖国北疆安全,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建设,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系统谋划边疆治理新格局,创新探索安全稳定新路径,将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转化为具体实践,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维护政治安全。内蒙古的边疆治理和边疆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了平安内蒙古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国家安全工作全领域各环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打造“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提升公共安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创新力量,但同时各类风险之间的联动效应也随之被放大且加剧,给平安内蒙古建设带来重大挑战。面对新形势,要积极创新应急管理模式,加快构建智能化多功能安全应急平台。建立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现代化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等。重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金融体系、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切实筑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坚固防线。

 

  完善社会治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创新治理方法手段,统筹优化社会资源,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为标杆,探索构建多元化解、源头治理的诉源治理新格局。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优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创新构建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长效工作机制。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抓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切实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加快民族聚居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力强边固防。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拥有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要着力加强边境安全与风险防控建设,积极探索“数字边防”“智慧边防”新模式,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协同发力。深入开展平安边境创建活动,持续巩固拓展“草原110”“戍边警务室”“红色堡垒户”等特色管边模式。着力提升边境地区民生福祉,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政策,切实改善边境群众居住生活条件,筑就坚不可摧的边境安全防线。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