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33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 理论建设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个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 脉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
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 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不 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是我
断完善发展思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 国各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国家发展进
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 步的精神之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主要
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开放和 是通过文化认同和民族共识体现的。只有在文化上认
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把资源节约和 同,心灵才能相通,人心才能凝聚,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
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把和谐稳定作 才能团结和睦。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的各民族在历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开创自治区各项事业 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也孕育出了光辉
发展新局面。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和谐发展,其主要
16103.2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63786 元。 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我们要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 大力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国初期,内蒙
稳中求进,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牢牢 古成立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乌兰牧骑”,改革开放
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以人 以来,内蒙古先后实施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民族文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研究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 化强区”战略,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
系。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提 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中国梦·尽责圆梦”、“德
高脱贫攻坚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创新驱动上突 润草原·文明之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
破,在供给侧改革上发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传统产 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着力打造了
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着 草原文化节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大力培育文
力促进区域和民族之间协调发展,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 化艺术精品;在全国率先设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
东部盟市跨越发展、沿黄经济带建设、和林格尔新区建设。 规划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聚力深度贫困堡垒,加大对少数 基本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各领域广泛使用蒙
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支持力度。要落实促进民族 古语文,蒙语卫视覆盖全区。这些重大举措,保障了少数
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强对口帮扶,落实国家兴 民族的文化权益,丰富了各民族群众精神生活,增强了
边富民行动,将牧业旗、边境旗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民 各民族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坚定了各族群
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其他地区作为重点扶持 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地区。要在做实做细民生工作上聚焦聚力,着力解决好人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住房、医疗卫生、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
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给各族 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必
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铸牢中华民族共 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保证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
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 发展方向。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载体和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 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
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 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 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关键是要构 带,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
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人们深深认识到各族人民血 责任编辑:康红波
31
2018 年第 10 期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