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实践11期 印刷版
P. 69
2022年第11期/总第1451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实践证明,“两 深入思考后提出的重大论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
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 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揭示了中
之力就越强劲。 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标志着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 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 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现代
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化理论的超越。
报告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 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
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我们党首次从世界观和方法 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路径,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根本的政治 化国家宏伟蓝图,在这一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
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 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进一步科学谋
方法,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进 划,提出了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经
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为继 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
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 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六个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 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
体,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 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
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把握运用好“六个坚持”, 质性进展”等目标;报告明确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
就能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提出了
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好地把这一思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制
想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理论素养、道德 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
修养和履职尽责的本领。做到了“六个坚持”,我们对 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家安全更为巩固”等
真理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 主要目标任务。
献就会更加显著,就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代化新篇章。 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
这是一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的一场深刻革命,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在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 部署的同时,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依法治国、国家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 全三方面工作单列部分进行安排,体现了我们党对中
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 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彰显了抓关键、补短
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
伟大复兴。” 这是一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答
立足“两个大局”,擘画复兴伟业。 卷——
报告在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的同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
时,令人瞩目地提出九条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 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
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 质、不变色、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