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实践04期印刷
P. 53
2023年第4期/总第1456期
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领会好运用好
文 | 孙庆聚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就是 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
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学深悟透 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这一重要 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对
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 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 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把马克
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展开党的理论探索史。
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其中“必须坚持 在这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人民至上”位列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必须 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
坚持人民至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造时始终坚守人民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 毛泽东同志认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扎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
实开展、取得实效,就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必须坚持人 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中
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身改造主 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
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 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外化于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
平同志指出:“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强调“是否有利
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评判我国改革得失成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标准之一。江泽民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人 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
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 的根本区别,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 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性。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 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群众,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 和归宿”。胡锦涛同志明确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
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列宁继承发 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 所系、利为民所谋”。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