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实践》07期 印刷版
P. 11
2023年第7期/总第1459期
恩党,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 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教育
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 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
文化观、宗教观。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宣传教育,完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编纂工
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作,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认知和历史自信。
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 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进一步建强教师
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 队伍、丰富教学资源、创新办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确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有形有感有效、久久为功做好各项 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
工作,全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
(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 兴计划,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作表
之中。始终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 率。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
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 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文化是枝叶的关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
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做任 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在增强对中
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赋予其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决防
的意义,既“管肚子”又“管脑子”,既做看得见、摸得着 止和纠正固化和强化差异性、削弱和危害共同性的问
的工作也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既抓当前又抓长 题,更好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促进文化事
远。健全法规政策前置审核、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出台法 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乌兰牧骑事业健康发展,更
规规章、制定政策性文件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为基本前提,都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 (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实施各
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
(五)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宣传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不断拓展交往交流交
教育。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科体系、 融的广度和深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统筹城乡建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实施内蒙古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 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互嵌式社会结构
究工程(2023—2027 年),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社区环境建设,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
研究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扩容、提 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
质、增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铸牢 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 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深入研究总结
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 党的民族政策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经验,加强民族工作
会教育。坚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 领域制度系统集成,稳妥有序调整完善民族工作政策法
同体意识教育进各级各类学校、融进所有课堂。 规,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
(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着眼传承 基越打越牢。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 三、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
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
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闯出新路”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