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实践》07期 印刷版
P. 19
2023年第7期/总第1459期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不断吐故纳新,强调“苟 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引领力、支撑力。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求“因革损益”“守 第三,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看,国土不可
经达权”,主张“日新之谓盛德”。变革和创新 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是中
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在先秦子学、两汉 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信念,全方位建设模范
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演变 自治区根本在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
历程中,中国哲学论域不断拓宽、创见持续迸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
发;耒耜、石犁、青铜犁、铁犁、直辕犁、曲辕 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
犁的耕具更替,见证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与生 56 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
产力的提高;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秦国
科举制的演进发展,让更多有才之士脱颖而 “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
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 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
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全面 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
深化改革实现了众多领域的历史性变革、系 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从“洛阳家家学胡乐”
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 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
全了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 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
体系、群团工作体系,国防和军队改革让人民 衣胡帽”,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铸就了追求团
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 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就是
新,新时代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各 一部各民族共同开发广袤疆域、共同创造灿烂
方面创新的不断深化,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历史,这为中华民
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 族的形成发展和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巩固作出
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 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
在内蒙古考察期间,要求我们发挥好能源产 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摆脱了
业、战略资源、农牧业这三大优势,打造好矿 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实现了千百年来从未有
藏“粮仓”和乳肉粮“粮仓”这两大“粮仓”, 过的发展进步,过上了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幸
集中的指向就是推动“两个基地”高质量发 福生活。各族人民都深刻认识到,内蒙古地区
展。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做好现代能源经 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
济这篇文章,还是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 蒙古自治区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
牧业产业强区转变;无论是让传统能源资源 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
产业“老树发新芽”,还是让新能源全产业链 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
“支柱当起家”;无论是突破种业振兴、奶业 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始终
振兴瓶颈制约,还是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上。习近平总书记在
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短板都在创新创造,潜 内蒙古考察期间,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
力也在创新创造。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
“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的嘱托,加 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求我们继续建
强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 设好模范自治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技成果转化应用,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制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
度,强化创新激励,激发提升创新对“两个基 长固”的嘱托,扛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