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实践理论版9期
P. 48
实践探索
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0 年,全区猪牛羊存 化路,所有贫困嘎查村全部通动力电,超过 99% 的贫
栏 7279.4 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 260.7 万吨。羊 困嘎查村通了宽带和光纤。通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
肉产量达到 113 万吨,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近四分之 建设,全区脱贫攻坚、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成就斐
一,是产量唯一过百万吨的省区,产值达到 800 亿元以 然,农村牧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内蒙古实
上。牛肉产量达到 66.3 万吨,占全国十分之一,连续 3 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居全国第二位。奶业振兴全力推进,奶牛存栏达到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129.3 万头,牛奶产量达 611.5 万吨,是全国唯一产量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
超过 500 万吨的省区。 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举全党全国之
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农牧业产业化取得快 力向绝对贫困宣战。2015 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
速发展,培育形成乳业、玉米 2 个千亿级产业,肉牛、肉 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累计投入产业扶
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和蔬菜 8 个百亿 贫资金 394.1 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3.5 万个,累计
级产业。通过优化农牧业优势区域布局,创建 2 个国 带动全区 50% 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区 3681 个贫
家级产业集群、9 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7 个国家 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1 个国贫旗县、26 个区贫旗县全
级产业强镇、3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 个自治区 部摘帽,80.2 万人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
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 10 个农牧业产业强镇。2020 历史性解决。
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达到 46 家和 670 家, 乡村治理取得新成就。内蒙古以“三治”为核心,
牛奶、羊肉、羊绒、葵花籽、杂粮杂豆等加工产业规模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
居全国第一,全区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 体系,凝聚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行“三务”
加工企业达到 1574 家。目前,内蒙古具备年加工转 公开,91% 的嘎查村实现了村务公开常态化,1.1 万个
化粮油 2400 万吨、牛奶 1000 万吨、肉类 300 万吨、羊 嘎查村全部依法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进全
绒 2.2 万吨、马铃薯 360 万吨的能力,农村牧区电子商 国乡村治理试点旗县和示范村镇创建,村规民约覆盖
务、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 率、修订率均达到 100%,全区 70 个嘎查村被评为“全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02 个嘎查村被评为“自治区民
主法治示范村”。2020 年,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
二、强基础转方式,农村牧区实现了从 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四会”组织综合组建率达到
一穷二白向百姓安居乐业的历史性跨越 61.7%,旗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苏木乡镇占比达到
58.14%,自治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达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四 到 1094 个、172 个,农村牧区社会环境进一步好转。
个着力”的工作要求,要“把农牧业发展好,加快推进 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就。2018 年以来,内蒙古
农牧业现代化,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 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中央和自治区财政
了内蒙古“三农三牧”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党中央的 投入资金 11.75 亿元推进“厕所革命”,各地积极探索
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内蒙古不断完善农村牧区水电路 适合当地实际的改厕模式,全区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 跃升到 35% 以上,大大提升了农牧民的卫生文明程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