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教版08期
P. 54
SJDDJYB 党员大视野
雾化吸入用
新冠疫苗有了新进展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 党 员
究员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
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数据,于北京时间 7 月 26 日在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这是国际
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科技日
报》发文介绍,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
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一剂雾化吸入用疫苗仅需肌肉
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与 实时图像与坐标位置,引导地面救援力量前往救援,大幅
肌肉注射相当。肌肉注射重组新冠疫苗后第 28 天进行 提升救援工作效率。测绘勘察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大范围
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雾化 搜集地理信息,对灾区进行厘米级的三维建模,快速、定
吸入用疫苗与已获附条件批准上市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制 量、精确完成灾情评估,清晰展现受灾情况。抛投型无人
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均相同。相较于注射式新冠疫 机则可实现医疗、生活物资投放,从空中开辟紧急通道,
苗形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雾化吸入用疫苗可以诱 为群众解决物资短缺问题。被称为救援“航母”的动力
导人体产生黏膜免疫,在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关口预防感 舟桥设备,可以一次性转移大量人群从涉水地带到达安
染和阻断传播。接种者不需要打针,只需通过雾化吸入 全地域,全程快速安全。这种大型舟桥可以 10 公里 / 小
设备将疫苗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获得黏膜免疫、细胞 时的速度行驶,单台可载 450 人,具备水上快速机动能力。
免疫、体液免疫“三重保护”,更加安全便捷,适用于大规 此外,它还可以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
模人群推广使用。■ 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
抗洪救灾中的科技力量 “赋权减负”
更好激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
7 月,河南多地连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防汛形势非
常严峻,救援救灾刻不容缓。《河南商报》发文介绍,救灾
如何更好回应科研人员关心关切?怎样破除不符合
现场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冲锋陷阵,其中高
科研规律的经费管理规定?《北京青年报》发文介绍,7
科技救援设备在抢险救灾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灾区
月 2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
打通生命通道保驾护航。翼龙—2H 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
系统可定向恢复 50 平方公里的移动工网通信,建立覆盖
权,更好激励广大科研人员专心科研。
15000 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通过融合空中组网、
近年来,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
高点中继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
过死”、申报起来十分繁杂、科研经费拨付慢,这些问题成
此次汛情中,“翼龙”千里奔袭,穿越 3 战区 4 省 1200 公
为困扰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难题。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里抵达灾区,供受困群众通信报平安。沃飞长空 XC—25
提出,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 以上,
无人机中的安防应急型无人机主要用于昼夜间大范围巡
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提高到
查和监视,可在空中及时掌握受灾面积及实时数据,24 小
60%,科研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通过
时搜索地面需要救援的目标,并可精确发送救援目标的
政策“组合拳”,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正向激励;进一步改革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