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7期理论.indd
P. 58
文化彩虹 / 文化长廊
有诗意更有温度的东达沟艺术村
郭 健 王 泽
邢茹生在包头,长在 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包头,2000 年前后随丈 目展、戏剧惠民演出、艺
夫赴中央美术美院进修, 术交流讲座、民俗项目
常年浸润于艺术圈。受 体验、印象东达山摄影大
奶奶影响,她自小喜欢面 赛、东达山当代美术作品
塑,走南闯北甚至出国交 展、“岁月有痕”老照片老
流访问的经历更加深了 物件展、东达沟村墙体彩
她对面塑的热爱,这几年 绘活动等轮番登场,凭借
一直忙于拜师学艺。但 新颖的创意受到追捧,吸
来东达沟村前,邢茹并不 引社会各界近 3 万人次
知道包头有这么个小山 参观体验。
村。 当时,邢茹以面塑艺术节志愿者的身份第一次来到
兴胜镇东达沟村是包头市青山区北部的一个小山 东达沟村,结识了许多面塑艺术大师。面塑节后,许多艺
村,曾因偏居一隅、农牧业产出微薄而默默无闻。村民们 术家喜欢上东达沟村,想来这里租个小院生活、创作。时
靠采石为生,虽然有些人有面塑手艺,但谁也没把它当 至今日,小山村平添了 11 个艺术工作室。2018 年,邢茹
成吃饭的营生,更谈不上和艺术有交集。 也在村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天地,还被聘为青山区
2016 年秋,村北山脚下的东达山艺术区对外开放, 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最早入驻的画家刘占强、雕塑艺术家郭其鹏、民间美术 2016 年东达山艺术区开放后,村领导动员村民们在
艺术家王红川、版画艺术家王海燕呼朋唤友,加之青山 自家院里种菜、种水果,建农家乐。每逢周六日或艺术区
区实施修路、绿化和建设文化大区等一系列基础工程, 举办展览、体验等活动的时候,常有市民预订午餐,烩菜、
一时间,各种艺术沙龙、体验活动风生水起,文人雅士、艺 炖羊肉、笨鸡等农家饭是村里的特色,食材也都来自本
术爱好者蜂拥而至。 村。冬天时,坐在餐桌旁,还能吃到火炉上现烤的馒头。
造型独特的雕塑、五彩斑斓的墙体彩绘,整个村子 随着东达沟村的名声越来越大,光顾农家乐的人也多起
都洋溢着浓郁的文艺气息。东达山艺术美术馆收藏了 来,有的还成了常客。
26 位包头本土艺术家的百余件雕塑作品,有些作品多次 放眼东达沟村,未来一两年,随着艺术区配套设施
在自治区甚至全国获奖。这里还有老物件展览馆、鹿文 的逐步完善,一些特色项目将得到保留,实现常态运行。
化研究院艺术馆和艺术家工作室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主 同时,将东达沟与周边村落连片打造,集群发展。不久这
题艺术区。 里将作为一个游学、体验、培训、参观的综合平台,成为市
小山村的艺术气息越来越浓,连村民们也多了不少 民休闲游的好去处,不仅有诗意更有温度,不仅有远方
受艺术熏陶的机会。艺术家和村民们互动,许多村民不 更有未来。
但捡起了已经生疏的面塑手艺,还学会了扎灯笼、剪纸, 村民们说不出“诗与远方”,但却明白地看到,自从
东达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放弃采石后,村北的大青山不再那么光秃秃,取而代之
2017 年,包头·东达山第一届面塑艺术节举办,旅 的是成片的绿色,通村的道路也越来越好走,游客多了,
游和文化在这个小山村里第一次产生真正意义的结合。 自己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
艺术节期间,全市妇女手工艺作品大赛成果展、面塑精 责任编辑:张 晶
56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