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实践01期 最终印刷版 PDF
P. 17
2022年第1期/总第1441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要不同的发展模式。“两头在外、 本为 25.6%,仍明显高于其他主要 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短板依然
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 经济体。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国际 突出,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
战略在我国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循环居于主导地位、外向型特征 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起点 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不利于维护 适应的地方。现在,我们面临千载
低,人均收入水平也低。自 20 世 经济安全。展望未来,出口在我国 难逢的历史机遇,迎来了世界新一
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发达国 经济当中的比重一定会越来越少。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
家技术转移和国际分工的机会,发 2006 年,出口占 GDP 的比重超过 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应积极
挥劳动密集型优势,抓住经济全球 1/3,达到 35.4%,到 2020 年降为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
化的重要机遇,形成了市场和资源 17.65%,今后这个比例会进一步 展格局,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推
“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通过扩大 下降,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导向型 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加工出口来推进经济发展,增加了 战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不 动力变革,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
外汇储备,创造了新增就业,提高 可持续。越大的经济体,越要依靠 链提升。
了居民收入水平。但发展到今天, 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
之前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应
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已经遭遇 如果产业链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 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 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国
义等障碍,无法持续。同时,国内 内供给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就会影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
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 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和高质 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我们将面对
大变化,对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 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科 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
越高,需要国内供给体系更好地满 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
足国内需求。 突出问题,特别是同高质量发展的 备,这个准备就是推动形成以国内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真正成
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内在要求 “双循环”会带来什么?这个会议传递出重要信号
大国经济主要是靠内循环来
推动的,不可能过度依靠外循环。
从对外依存度来看,改革开放以
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以国内 国内国际
进出口规模不断增加,对外依存 大循环为主体 双循环互相促进
度逐年上升,2006 年外贸依存度
达到峰值 67%。随着我国经济
总量越来越大,加之 2008 年金融
危机之后,全球消费市场陷入低
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对外
依存度开始下降,到 2020 年降到
31.5%,而同年美国为 18.2%、日 来源 / 视觉中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