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实践08期 印刷版 PDF
P. 72
石榴花开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融入艺术类院校的育人实践
文 | 王锦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艺术类院校除了用
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 好思政课堂、讲好思政课,还要做好“课程思政”
“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总书记的讲话,为高等艺 建设。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
术院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 艺术感受力、表现力以及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灵感
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激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优质载体。内蒙古艺
艺术可感,育人无形。高等艺术院校不仅具 术学院深入挖掘音乐、舞蹈、美术、影视、表演等
备普通高校的教育功能,更兼具艺术教育的优 专业课中的民族团结进步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
势,在引导正确政治意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道 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把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
德情操、锤炼人格品质、提升精神层次方面发挥 的中华文化融入其中,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
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 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让学生在美的领悟中涵
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 养家国情怀,提升精神境界。
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
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艺术教育主要作用 用鲜活的艺术作品拓展育人空间
于人的心灵世界与人格情操,寓教于乐、以情感
人、潜移默化。它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与 好的文艺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
影响力,通过审美氛围的形成,美的对象的感染, 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内
把自身承载的文化、精神、价值渗透于受教群体 蒙古艺术学院发挥专业特色,不断优化铸牢中华
的方方面面,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载体形式,通过创演好的
近年来,内蒙古艺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 艺术作品,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引领青年的精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神世界。创作的文华大奖作品舞剧《草原英雄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 小姐妹》生动演绎了当代青少年与 60 年代英雄
全过程,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优势, 姐妹心灵的碰撞与交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作品创作,被赞誉为一部彰
坚定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切实肩 显民族团结力量的精品。话剧《战士与战马》《英
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 雄海力布》,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长征
大历史使命。 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作品,将课堂教学、
创作实践、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
探索“艺术+思政”的教学模式 政治教育融于“舞”、融于“歌”、融于“画”、融于
“戏”,形成了艺术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高校而言,课堂教育永远是铸牢中华民族 教育的鲜明特色。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