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实践05期 印刷版
P. 28
特别策划
内蒙古黄河流域基本水流徐缓、适宜航 人口,形成了众多村落。阿拉善、乌海、巴
行,因而形成了繁盛的水运贸易路线。过去, 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
黄河航运联结着草原丝绸之路,商队经过集 布……黄河“几”字湾地区的不少城镇因此
宁、河套、居延,通往中西亚、欧洲。 而生。
在内蒙古黄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各个历 时至今日,当年的一处处古渡口依托文
史时期的文化遗存,诸如村落、堡寨、长城、 化旅游重新兴盛起来。沿河的村庄里,人们
墓葬以及各类文物,有力见证了这一地区各 放下了摆渡船,吃上了旅游饭,以新的方式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多彩的历史。 守护传承着黄河人家的文化民俗。
黄河文化蕴含着重大时代价值。内蒙 “黄河沿岸的人们爱吃开河鱼。”包头
古富庶的黄河沿岸,是多民族汇聚的区域, 市新河村“好再来”渔家乐老板张家宏介
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程的典型 绍说。起初,新河村只有 2 家渔家乐,远不
代表之一。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 能满足游客需要。2012 年以来,村党支部
新时代黄河故事,对内蒙古有着十分特殊和 敏锐抓住了其中的商机,号召村民发展渔
重大的意义。 家乐。从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
饭。
守好黄河渡 吃上文旅饭 2016 年,村里引入了黄河谣文化园,更
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文化园,游客们有美
在黄河航运史上,一处处古渡曾发挥重 景可赏,可在工匠博物馆领略近 200 年来
要作用。它们既是运输线上的关键节点,也 黄河流域的传统工匠技艺和民俗文化,还能
是客商集散地。 在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红色藏报馆”中重温
频繁的商贸往来,使渡口集聚了大量 红色历史。随着游客的增多,渔家乐更加红
火起来。
张家宏的渔家乐就在黄河谣文化园的
旁边。“自从建起文化园,我每年的收入能
有二三十万元。”他憨笑着说。
同样靠河吃河的还有呼和浩特市托克
托县郝家窑村。这里西邻黄河,沿黄公路穿
村而过,交通便利。依托当地的神泉生态旅
游景区,村里大力发展餐饮民宿产业。
“托县炖鱼”是村里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道菜的“灵魂”是当地“一溜湾”特产的
红辣椒面。鱼端上桌,色泽红艳,汤浓味鲜,
微辣开胃,游客交口称赞。
2023 年 3 月,为期 9 天的托克托县第
四届黄河“开河鱼节”在郝家窑村举办,累
计接待游客 6.5 万人次,现场累计观看人数
黄河谣工匠博物馆 包头市九原区委宣传部/供图
10 万人次,线上浏览人数达 1200 万人次。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