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实践05期 印刷版
P. 63
2023年第5期/总第1457期
三点,是他的常态。
关 慧 明 介 绍:“2017 年 攻
克‘四虫两病’防治世界性难题,
2020 年又研发出能有效解决根结
线虫防治国际性难题的 GC20-1
(线虫平 1 号)生态制剂,攻克‘根
结线虫害’国际性难题,仅此一
项就可为农民节省线虫防治成本
90%。”
面对书本上没法解决的技术
难题,他就自己开辟试验田、建起
实验室,自立项目自费研究。
每年都有 300 多天在田间地
头为菜农服务,培训 10 多万人次, 关慧明用视频直播的方式给农民讲蔬菜种植知识
义务现场指导近 20 万人次。
让他自豪的是,他与最早认识 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 据不完全统计,30 多年来,关
的一批农民一起,成为乌兰察布地 技快车。 慧明带领全市 50 余名科技特派员
区设施农业的开创者。 这是科技创新的力量,这是科 成立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联合会,每
在关慧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 技兴农的责任,这是科技报国的情 年用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推广面
的“农业工匠”们把实验室搬到地 怀。 积达到 15 万亩,覆盖全国 13 个省、
头,把论文写在田间,加快农业科 自治区、直辖市农民 5 万户、6.5 万
技成果转化应用,打好种业翻身 他是鞠躬尽瘁的燃灯者,也 人,每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4000
仗,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 是不停奔跑的追梦人 多万元。
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打 在村民眼里,他们是同甘共苦
通了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周边的农民技术员和蔬菜产 的贴心人、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对
放眼全国,从中原粮仓到东北 业户时常带着患“疑难病”的菜苗 脚下这片土地,他们爱得深沉、爱
黑土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新农 登门求诊,无论多忙,关慧明都放 得执着。
人、新农技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 下手上的活儿,耐心解答。 事实证明,五谷丰登离不开农
发生着深刻变革:从“人扛牛拉” 为农村送药,汽车翻入了深 业科技的支撑,离不开让农业科技
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 沟,他受了重伤,昏迷两天才苏醒。 流淌在希望田野上的农技人。
数据”,“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 刚刚做完阑尾手术,第二天就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
业”加速转变。各地的农业工匠 忍着疼痛,平躺在车上,赶到现场 必成。
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动我国 帮助农民解决难题。 心里装着老百姓,一切为了农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2.4%, …… 民受益,是关慧明 38 年如一日潜
让农民种地用上“金扁担”,努力 “我的技术来自农田,就要还 心农业科研的原动力,也是他扎根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 给农民。”关慧明用一辈子的时间 沃土、坚守初心的最好诠释。
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畴, 来践行自己的诺言。 责任编辑 :刘秉承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