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实践05期 印刷版
P. 72

实践有力量





                                                                          功夫,充分发挥出了“通辽黄玉米”品牌效应。
                                                                             “想要增产增收,科学种植真的很重要!”
                                                                          对此,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通辽市汇民盛
                                                                          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马忠臣深有

                                                                          感触。2022 年。他和他的合作社建设管理
                                                                          的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以亩产
                                                                          1227.58 公斤的产量,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
                                                                          亩片区单产纪录。“每亩多种 2000 株肯定能
                                                                          增产!这项密植浅埋滴灌高产模式,虽然科技
                                                                          含量高,但应用起来并不难。”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产粮
                                                                          大县”,开鲁县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 180
                                                                          万亩,年产量达 160 万吨。像开鲁镇飞机场村
                                                                          这样的示范基地在开鲁县共有 33 个片区、总
                                 开鲁县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淀粉生产车间
                                                                          面积 12 万亩、覆盖全县 12 个镇场,是中国农
                                                                          业科学研究院倾力打造的“院士科技包县”重

                             种高附加值产品。如何把一株玉米“吃干榨                          点示范基地。
                             净”,让一粒粒金黄的玉米串起一条“黄金产业                            2019 年,通辽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链”?近年来,通辽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协议,30 名专家及博士
                             以科技赋能,做强产业链条各环节,使“通辽黄                        硕士组成的研究团队进驻通辽并与该市农业
                             玉米”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名片”。                            主管部门紧密合作,构建起了“政府 + 科研 +
                                                                          推广部门 + 企业 + 合作社”的玉米产业技术
                             科技“加持” 小玉米也可以很“大牌儿”                          研发推广新模式,针对区域生态特点与生产问

                                                                          题,开展东北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关键技术
                                 北纬 45 度附近区域是玉米最佳生长区,                     研究与模式集成。通过开展多点联合实验,建
                             位于这一区域的通辽市有着 100 多年的玉米                       立高标准示范田,在玉米生产关键环节开设田
                             种植历史,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2018                       间课堂,进行技术攻关,集成示范。2022 年集
                             年,“通辽黄玉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                         成玉米密植浅埋滴灌高产模式,建设 58 个百

                             标,以 287 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区农畜产品                      亩田、20 个千亩方和 4 个万亩片,示范面积达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2021 年,经中国优                       100 万亩,辐射带动面积 300 万亩,推动玉米
                             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重新评审,“通辽黄玉                         增产近 5 亿公斤。
                             米”品牌价值达到 305 亿元。                                “新的技术模式因其高产、节本、减损等优
                                “通辽黄玉米”高身价的背后,是通辽玉米                       势,很快得到合作社、种粮大户及广大农户的
                             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认可。”通辽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党组书记张
                             通辽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建华向调研组介绍,2023 年,通辽市计划将密

                             战略,积极鼓励“粮改饲、粮改经”,不断加大科                       植高产技术示范面积扩大到 233 万亩,辐射带
                             技创新力度,在破解玉米增产增效瓶颈上下足                         动 500 万亩。“届时,‘通辽黄玉米’的品牌价

             70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