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实践》07期 印刷版
P. 34
特别策划
去掂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强 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
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筑牢 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山水林田湖草沙通过能
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
事关强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 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地球
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强国建设、民族复 生态系统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整
兴的应有之义。荒漠化综合防治开展的好坏, 体和全局出发,尊重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坚持
是评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否实现的重要标 系统观念,在荒漠化治理中不能“就荒漠论荒
尺。我国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 漠”“就风沙论风沙”,要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
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 性和耦合性,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
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 保护和系统治理。
社会发展。生态治理不仅关系经济发展,更是 统筹好各个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
民族团结的物质后盾,西方反华势力往往借环 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培育健康的生态系统。要
境问题挑拨我国民族关系,影响边疆地区和民 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工
族地区和谐与稳定。为使“不毛之地”变为“发 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展沃土”,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 加强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之间的协同,加强
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但仍需 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构建全方
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位协调机制,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
和不确定性,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强化不同区
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 域间的联防联治,点线面结合构建生态防护网
沙治沙新奇迹,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 络。荒漠化分布和沙化实际情况,决定了荒漠
化之路。 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站
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兴则文明 在高位统筹谋划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
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 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把点线面结合起来构
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 建立体生态防护网络。
演替。生态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国发展的空 突出治理重点,坚决打赢标志性战役。在
间和后劲就会越来越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确保如期完成黄河“几字
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 山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
年大计。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必须持续抓 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
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把祖国北疆这道 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
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力。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
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
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的牢 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不可破 要重点治理好这一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
全力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 务,配合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 阻击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重点加强同
3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