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理论版08期
P. 29
思想理论版 2021·8
的发展水平。换言之,发展经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原·文明之行”等活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
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这不仅关系到各民族在经济层面 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创新中,特别是在习近
的共建共享,还关系到各民族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 平总书记“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题词
内蒙古通过扎实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 发表后,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对内蒙古在实现中国梦过
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
为了缩小各民族发展之间的差距,内蒙古在加快 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第二,通过保护和
全区整体发展的同时,还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扶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蒙古
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等差别化政 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
策推动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自 2000 年自治区 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实施了“内蒙古文化遗产普查”“民
兴边富民行动开展以来,享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专项 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等重点项目,元上都遗址成功申
资金扶持的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的数量不断扩 报世界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成功申报世
大。2014 年,按照中央审批权下放及建立权力、责任、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成为了内蒙古保护和传承
任务、资金“四到旗县”的要求,自治区将少数民族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里程碑。第三,公共文化的普惠
资金审批权下放到旗县,进一步激发了边境旗市的积 共享使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生根立足。内蒙古全面推
极性和创造力。自治区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通过公共文化服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主要 务体系建设“3211”计划和“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等
任务、重点工程以及政策措施,取得了扶持人口较少民 惠民工程,在提供文化产品、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
族发展工作的巨大成就。内蒙古还把脱贫攻坚摆在民 方式等方面有效推动了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
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的均衡发展。截至 2020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 120 座、
到 2020 年底,全区 157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 个国 公共图书馆 117 座、博物馆 178 座、档案馆 103 座,基本
贫旗县、26 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内蒙古脱贫攻坚 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
战同全国一道取得全面胜利。 网络。
(三)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创造中华文化新 二、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辉煌的“创业园”,培育的就是中华文化认同。改革开 深化路径
放 40 多年来,内蒙古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
信,把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守好内蒙古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化建设的目标,从深入挖 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
掘传统民族文化发展脉络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不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
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
第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各 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蒙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好生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我们不仅要
值观和与其高度契合的蒙古马精神,广泛开展“德润草 巩固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的成果,而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