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理论版08期
P. 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且要进一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业推向深                              展和生产生活。第二,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
               入。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创新交融。在挖掘整理内蒙古优秀文学、音乐、舞蹈、

                  (一)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美术、书法、戏曲、传统剧目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                           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鼓励文艺工作者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中汲
               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坚持和完善民                             取营养,在创新性发展中与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内蒙古成                              化相融通。第三,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
               为模范自治区的基本经验,我们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                              及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工作和基础工程,要加快推广普及
               制度,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推进新时代民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扎实做好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
               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制度保障。第一,确保民族                              工作,确保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

               事务法治化的正确方向。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坚决                              字,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性前提下 , 落实好民族区域自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治法 , 既要保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民族地区的贯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彻执行 , 又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把党的                          意识的重要动力。我们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使铸牢
               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 真正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见诸行动,让内蒙古各族人民像

               越性。第二,坚持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                              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第一,构建相互嵌入式的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 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                            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对各族群众提供均等化、精准

               享有平等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 , 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                            化的公共服务,鼓励各族群众在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
               和狭隘民族主义,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                              城市和乡村双向流动,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
               性的关系,在包容多样、正视共性、增进一体中铸牢中                             良好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节入手,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件。第二,深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一方面,组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                            织开展覆盖面广、群众性强、形式多样的民族交往交流
               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                             活动,支持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定居安居、

               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创业发展。另一方面,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活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大力弘扬                              动平台和品牌,增进各民族间情感交流,促进民族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                             交流互鉴。
               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四)保障各民族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一,树立和突出各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持续实施中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全区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推                             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各族人民多方位多层次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发                             需要,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第一,推进基本服务均
               28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