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6期
P. 35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6



                 于德涛、张晓宇只是千千万万林业工人的                    得把儿子带出来。” 彭春林说。
             缩影,他们以林为家,以绿为荣,正是他们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守护,才成就了大兴安岭                                  瞭望塔上的33年
             这片最美的绿。
                                                           大黑山,海拔 1602 米,是呼伦贝尔市第
                          传递绿色接力棒
                                                       一高峰。山上高寒、风大,树长不高,几乎不
                 60 年,三代人,一片林。今年是彭家银                   超过 10 米。在山顶,有一座瞭望塔,塔高 22
             来到林区的第 60 个年头,他的大儿子彭春                     米,攀上高塔,人在半空摇,云在脚下漂。瞭
             林是名副其实的“林二代”,让他感到骄傲的                      望员郑洪山就常年坚守在这里。
             是,孙子彭兴伟也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地地                           到今年,51 岁的郑洪山从事防火瞭望工
             道道的“林三代”。                                 作整整 33 个年头,他熟知这里的每个沟系、每
                 彭家银是库都尔第一批林业工人,1959                   个林班。郑洪山还依稀记得,18 岁的他刚参
             年,20 岁的他背起行囊来到这里,投身到火                     加工作,就申请去条件最为艰苦的大黑山当了
             热的林业开发建设中。一辈子都在和树木打                       一名瞭望员,瞭望站没有通讯,没有电力,没有
             交道的彭家银记忆中满满都是“一手栽树、                       人迹,喝水要从 10 多公里外拉到山下,所有物
             一手砍树,右手栽树、左手砍树”的场景。冬                      资都要自己背上山,可他一干就是 33 年。大
             天的库都尔,几近零下 40 度,他们穿着厚厚                    家都说这小子有点傻,他却说,“我是林区的孩
             的棉袄棉裤,头戴狗皮帽子,趟着齐腰深的                       子,我要守好这座山,看好这片林。”
             雪徒步进山抚育树苗。                                    有一次,山上接连打干雷,刚下塔的郑洪
                 因为对这片森林的热爱,彭家银给儿子                     山立刻爬上高塔细心检查火险,因为他的及
             取名彭春林,寓意着像春天的树木一样茁壮                       时报告,五一六支叉线雷击火被迅速扑灭。
             成长。现在的彭春林,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                           郑洪山住过帐篷、板夹泥房、小砖房,吃
             的造林专家,从 1984 年到现在,他走遍了库                   过雪水、冰疙瘩,直到现在,他每次上山都要
             都尔林业局的每一片土地,用儿子彭兴伟的                       带上 10 多天口粮,整整走上两三个小时。山
             话说,“他什么都懂,就是林区活地图”。为                      路泥泞湿滑,绊倒磕碰是常有的事。郑洪山
             了找到合适的种植场地,他一年四季奔波于                       说:“现在条件好多了,水直接就能从山下拉
             山林,仅仅一夏天就能穿坏 4 双黄胶鞋和 30                   上来。到了晚上,山上的小黑屋也变得亮堂
             多双棉袜子。每逢验收造林地块,他就跟着                       了,还能看上电视呢。”
             小工队上山生产,住工棚、喝雪水、啃咸菜、                          瞭望站分两班倒,10 天一倒班,一班两
             吃冷饭;秋天挖坑、冬季运苗、春季植树、夏                      个人,瞭望员每天要在塔上呆上 13 个小时,
             季抚育,牛虻蜱虫叮咬是家常便饭。但只要                       每隔两三分钟还要瞭望巡查一次。山上风大,
             看见苗成树、树成林,他心里就有种说不出                       他们不敢生火做饭,常常是一碗泡面、一些糕
             的成就感。                                     点就解决了。
                 1996 年 3 月 24 日,对于彭春林来说,是                 2015 年,47 岁的郑洪山加入了中国共产
             个特别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正式成为一                       党,他说:“以前我不敢提交申请书,是觉得自己
             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影响下,2013 年,儿子                    和周围的党员还差得很远,经过这些年的不断
             彭兴伟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彭兴伟说:“父                      努力,我才鼓足了勇气。有一天我真的退休了,
             亲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人,现在,他还是我营                       单位如果还需要我,我就再回来当瞭望员!”
             林业务上的师傅。”                                     在大兴安岭林管局的 232 个防火瞭望塔,
                 自打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彭兴伟便每天                     有 800 多名像郑洪山一样的瞭望员常年在大
             跟随父亲巡山找场地、育苗造林。“虽然还有                      山深处守望着这片森林。他们用一双双火眼
             几年就退休了,但是我的任务还没结束,我                       金晴,时刻守护着生机盎然的浩瀚林海。■
                                                                                                           3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