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6期
P. 8
SJDDJYB 实践·党的教育版
新要求。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
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
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
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
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乡风文
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
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
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
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
程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
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
效”,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
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
和谐有序。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
的主要目的,从“生活宽裕”到“生
2019 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
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 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平在赣州市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 摄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包括产
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 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 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要
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 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 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
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 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健
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 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
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当前 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 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 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
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 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
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 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
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 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要深化户籍
兴之路
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制度改革,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 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 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
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 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 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4 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 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 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
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 重要作用。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 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
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 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 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
们自己去探索。 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 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
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 会建设相辅相成。要继续进行这方 换。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
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 面的探索和创新,并不断总结推广。 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
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 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
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 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 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
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 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 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