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党教3期
P. 63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3
“两建五改五提升”,培育组建了各类 办事有章法、行事有条例、处事有规 心、所、站广泛吸纳公益性志愿服务
镇、村志愿服务队 25 支,常态化开 矩。 组织。比如,海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
展扶贫帮困、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 践示范所着力推动“三社联动”资源
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搭建平台对接群众需求 整合,积极动员我市专业性较强、影
千里山镇根据各村实际,因地 响力较大的“蓝天医疗救援队”“爱
制宜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海勃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心协会”“青年爱里”等公益性救援
实现“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 精准收集群众的动态性需求。中心 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文明实践
团结新村以“科技兴农”为重点,依 正在建立“线上 + 线下”的“五个一” 活动,不断充实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托自身农业基础设施好的条件,定 群众需求收集机制,即一个微信公 逐步形成了在职队伍和社会力量并
期邀请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众号——“文明实践海勃湾”,一个 肩携手抓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对农区居民进 微信群——六级微信群矩阵,一个点 下一步,海勃湾区将持续抓好
行指导,促进农区居民增收;新丰村 单机——“互联网 +”模式点单志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
以“孝文化”为重点,充分发挥老年 愿服务网络平台,一个热线电话—— 收集群众需求,搭建好、运用好群众
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大力宣传德孝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电话,一 “点单”平台,健全精准对接群众需
文化、传播孝道故事,提高农区居民 份调查问卷——为无法上网的群众 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库,推进专业化的
的孝道意识;新地村以“关爱儿童” 入户发放需求调查问卷。工作人员 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群众
为重点,依托“五个一”爱心托管小 通过对收集上来的群众需求进行分 点单、志愿送单、群众评单运行机制,
课堂,关注儿童成长和教育,特别是 析梳理,逐步建立分众化、个性化的 广泛开展多元化、常态化、精准化志
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激励他们 需求菜单,对接供需两端,形成常态 愿服务活动,实现菜单式服务全覆
自强、自立、自律,促进儿童健康快乐 化菜单,面向社会发布,让群众点单。 盖;推出“党建引领,中心融合 + 志
地成长;王元地村以“文化活动”为 同时,建立供给库、需求库、项目库, 愿服务”模式,积极打造“党旗引领
重点,着眼农村发展新变化、农区居 三库结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广泛开 守初心,‘四心’志愿为人民”的特色
民新需求,挖掘和培育本地文化人 展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生活难题。 亮点和品牌,用真心、诚心、爱心、热
才,建设一支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文 千里山镇新地村新时代文明 心为群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
艺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巴 实践站考虑到许多孩子父母外出务 困难,在“最后一公里”上凝聚民心;
音乌素村以“翰墨飘香进乡村”为重 工,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于是特别 完善志愿服务褒奖机制,积极探索建
点,让退休老书记冯树明开设书法课 设计了一个志愿服务菜单,利用新地 立以服务时长为基础、以各方评价为
程,通过练习书法,使农区居民感知 村图书阅览室为孩子们开设“五个 依据、以正向激励为目标的志愿服务
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汲取精华、修身 一”爱心托管小课堂,即在周一到周 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
立德。 五,每天利用课后一个小时时间,分 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充
各村通过群众“点单”、主动开 别教授孩子们一个字、一首诗、一支 分运用好媒体网络平台,线上线下齐
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开办讲堂、 歌,讲一个故事、了解一个节日的来 头并进,营造文明实践活动的浓厚氛
走访入户,给村民讲理论、讲法制、 历。“五个一”小课堂志愿服务项目 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建设
讲文化;结合“邻里守望”活动,协 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成为“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
调家庭邻里关系;不断健全完善村 为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想”的百姓之家。■
规民约、村民守则、五改五提升等乡 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充实壮大志愿服 (作者单位 :乌海日报社)
约制度,引导群众树立“规矩意识”, 务力量,海勃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责任编辑 / 王 婷)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