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6期
P. 42
理论建设 / 内蒙古新型智库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杜淑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 二是系统谋划社会治理制度改革创新。
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把“现代社会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根本在于制度的改革和
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创新。当前,许多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是
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关制度的不规范、滞后甚至缺失。此外,社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 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制度接续之间难免会出现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关系到人民 一些断裂、真空地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在利益多样 要我们加快完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社会
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创新 治理制度体系,加强社会运行和社会治理领域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 的制度设计和基础制度供给,规范社会发展秩
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方 序。要实现从传统的重视命令式、动员式的社
式,把握好理念转变、制度保障、社会法治、合作 会管理制度向法治型、互动式、规范化的社会
共治、基层自治、全民德治等方面,不断提高社会 治理制度的转变,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
治理现代化水平。 和规范化水平。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社会管理向社 三是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
会治理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断提高社 和保障作用。全面推行法治,是实现社会治理现
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要转变观念,推动由社会 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
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 和手段,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法治政
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 府建设,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水平普遍提
策。治理意味着党委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 升。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进程,
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 尤其要加大规范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等方面的相
理。治理不仅涉及为了实现某种集体目标而如 关立法力度。提高执法司法透明度,严格、规范、
何掌舵的问题,而且更多地涉及如何调整公民和 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
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入治理的理念,有利于 法制度,认真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工作措施,妥
形成共识,达到最佳效益,建立公众满意的社会 善审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案件,依法维
运行和管理模式。多元主体参与深化治理已经 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成为目前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这种转变标志着 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大力增强全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 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社会
理创新逐步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变,更符合时代发 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法治建设的引
展的要求,是对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 领者和示范者,自觉增强法治思维,依法决策、依
展。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 规施政,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广大群众要做
质,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到学法、知法、遵法、用法、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
认识的新飞跃。 律至上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显著提高全社会
40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