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7期理论.indd
P. 10
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 后人。
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
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 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
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 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
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 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此感到无比自信。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
(2016 年 11 月 30 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 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
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
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七 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 (2016 年 11 月 30 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
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开幕式上的讲话)
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
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 八
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
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 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 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
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抒写 主义文化强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
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 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
蓬勃迈向未来。 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 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
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 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
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
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 (2017 年 10 月 18 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
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 的 6 篇文稿中有关文化自信内容的节录。转载自《求是》
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 2019 年第 12 期)
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 责任编辑:田旭东
8 实践·思想理论版